APP下载

自我成长能力在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培养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自主性心理健康心理

杨 慧

自我成长能力在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培养

杨 慧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的研究,尝试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建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单独进行培养与研究。通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进一步完善了新模式,并在新模式实施后看到了确实的效果,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得以发展。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自主性 自我成长能力

一、前言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其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培养大学生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一切学校教育的主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1]人类本来天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能力。但就目前来教育体制说,高考依然是通向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这就使得中学阶段的自我成长任务窄化、自我成长能力弱化,这样的发展性问题一直带到了大学。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新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生自我成长能力不足的情况凸显,心理素质的提高成为迫切的需求。而肩负着心理素质提高任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本课的课堂教学目前大多是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完成,自我成长能力的是心理能力的一种,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课堂中,应该注重大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性课堂。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材,内容上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心理知识方面的介绍,这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实际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传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自我成长、探索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引导其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

本研究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尝试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而启用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在新模式中注重激发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我们希望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模式的设置,构建以提升新生自我成长能力为主的、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重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新模式采取授课教师教学和修课学生实操相结合式结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目标为载体,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整个任务分为认识自我、心理适应、学习心理、情绪调试、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危机干预和生命意义等十项.每项又分为心灵聚焦、心灵碰撞、心灵成长、心理链接、实训策略五个指导环节。心灵聚焦、心理链接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理论及案例呈现,心灵碰撞、心灵成长、实训策略则是学生实操的案例分析及自我探索,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为实现教学的“教师为中心”向“学生自我成长”转变提供了可行性范本。新的课堂模式通过五个指导环节,引导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且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研究过程

(一)初步观察及问题分析

本研究为了深入、动态的了解大学生自我成长能力发展,研究者通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做好研究的前期观察和记录,以获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新模式的研究提供真实有用的依据。另外辅以半结构式访谈、专题谈论和建立学生作业档案等方式分析归纳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考察自我成长能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影响。根据初步观察,发现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对自我认识不清楚,学习生活比较迷茫,每天不知道怎么就过混去了!”——摘自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2)“总是对自己,对生活不满意,感觉自己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所以总是自责和自卑。”——摘自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3)“内心有渴望新知识、追求上进的愿望,但是总是没有付诸于行动,能懒则懒,能拖则拖。”——摘自部分学生的作业记录;

(4)“明显觉得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人相处,有时候觉得与人打交道很麻烦,宁愿一个人呆着!”——摘自部分学生的作业记录。以上问题是前期调查与实践中学生反应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几个方面的经验:(1)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不能消化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要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2)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过往经验不尽相同,单纯了解客观的事实案例,并不能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而参与式的分析与分享,能加深其理解与共情。(3)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团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学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就是团体互助的便利性。(4)增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互相交流,贴近社会。身为社会人,终将进入社会,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新模式内容设置

根据初步观察的分析结果,研究者对新的课堂模式具体进行研究和内容设置。新的课堂模式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思路,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领悟方法,自觉将其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能力,解决相应的心理问题,培养其自我成长能力和心理素质平衡发展。

首先,我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的内容分十项主题性任务,把解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作为这些主题的目标。这些困扰包括:(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困扰;(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困扰;(3)与恋爱与性有关的心理困扰;(4)与择业求职有关的心理困扰;(5)其他领域的心理困扰,如在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扰或苦恼。[2]每项任务又分为二至四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则以学生身边的故事为案例,以大学生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或有较大社会效应的事件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案例分析探讨,进行自我成长感悟剖析,然后链接心理学观点、知识方法进行反思内化,最后通过训练策略的心理自测、活动训练和判断鉴别,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贴近实际,实操完成所学内容。新的课堂模式设置强化学生主体,突出助人自助。案例分析、问题思考、成长分析、心理测试、团体辅导,小组讨论、经典阅读、情景模拟、辩论对话、游戏电影等多种实践方法融合使用,环环相扣,全部实行互动式、实训化教学。最终为了能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实施后观察及总结

(1)“这门课带给我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启发,给我的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摘自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

(2)“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后,我能清楚知道如何运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等方法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摘自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

(3)“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以来,已经有能力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了,这使得我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对未来更加自信。”——摘自部分学生的作业记录;

(4)“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大的意义在于照亮心空,驱逐黑暗。它帮助我们保持一颗光明积极向上的心,遇到挫折不气馁,对现实世界、人情冷暖有了更多体会之后也能不自失。始终坚信未来会美好。”——摘自部分学生的作业记录。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于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肯定,尤其是各种自主性课堂探索对他们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学生们懂得如何做自我分析,有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路更加有信心。这正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尝试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对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单独进行培养与研究。通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进一步完善了新模式,并在新模式实施后看到了确实的效果,但长远的效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检验。研究者期待今后的深入研究会带来更多的对教学与学生主体的益处,并促进课程改革,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大学其他学科的发展。

[1]易贤,郭莉敏.高校大学生自主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8):104~105.

[2]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7~18.

(作者单位:湖北警官学院)

本文系湖北警官学院2016年院级教学与研究项目《自我成长能力在自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XM20160012)。

杨慧(1982-),女,湖北警官学院公共基础部心理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警务心理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