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边 塞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边 塞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国各民族的意识形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使我国意识形态环境纷繁发杂、良莠不齐,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导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降低的原因,从多方面着手,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对策

“所谓‘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她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对社会公众发生着强烈的影响;第二,它常常依靠政治权威维持自己的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确立社会整体价值导向,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增强社会公众的凝聚力,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更加复杂的境况。对于处在思想意识交锋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

为推动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首先需要多层次、全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意识形态涌入

“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且是一个伴随着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打破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须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所面临的新的任务与挑战。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带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与西化。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国家力量的强势性以及文化的霸权性,向我国传播政治规则和价值观念,通过文化渠道散布西方思潮和宗教的影响。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对世界发展状况缺乏全面认识青少年们,往往会盲目崇拜西方的一切,反而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缺乏认同感,甚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和抗拒,这就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失去了基本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

网络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全球信息的高速传播,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知识养料,拓宽获取知识渠道的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也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的现象频繁出现,大学生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大量学术资料、百科知识、影视图书等,也会接触到各种暴力、色情等灰色信息以及各种社会舆论。对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和舆论控制。海量的网络信息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挤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薄弱

现如今在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发展。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最激烈的阵地,若不具备一定的时代敏感性,就无法将最具科学性、最具时代性、最具现实性的最新理论成果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播和解读,这将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最关键环节的缺失。第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落后。部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仍采用灌输、说教等传统教育方式,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反感和抵触,大大阻碍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二、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邓小平在回顾历史时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在困难的情况下战胜千难万险,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以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注重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适时地转化为“意识形态商品”,在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文化商品”的过程中,完成社会的整合功能。”鉴于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平台。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作品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并向居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免费开放,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大力发展创新性文化产业,以图书、影视、网络等各类文化产业为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党和政府的为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生动教材,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崇敬和信仰。

(二)加强规范影视网络传媒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信息内容多样,真假难辨,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使我国意识形态环境错综复杂,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

首先,加强和完善党对影视网络传媒的引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要加强对影视网络传媒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同时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舆论监督秩序,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有利于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次,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严格细化各项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的监控,利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阻止各种反动、色情、淫秽信息的发布,从而从源头上防止网络环境污染,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冲击;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环境。

(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深刻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实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积极吸收先进理论成果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次,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要实行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育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第二,运用情感教学法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意识形态的现状,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进而逐步上升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第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网络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安全范围内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不断提高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矛盾突出,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要深入了解其意识形态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徐海波.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丁莉.大学生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09:50~58.

[4]王永贵,邱斌.深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0).

[5]何爱云.大众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J].长江论坛,2011(3).

[6]张一.新媒体境遇下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论丛,2012(12).

[7]曹景文,陈锡喜,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

[8]曹红军.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J].学术论坛,2012(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边塞(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之歌
全球化陷阱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