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实践观下当代人的生存与存在

2017-11-24谢佳佳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奴役中心主义当代人

谢佳佳

马克思实践观下当代人的生存与存在

谢佳佳

马克思实践观始终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但反观当代生活我们似乎并没有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文章通过将社会与自然两个维度下的人放在马克思实践观下加以分析以说明此问题,并揭示出马克思实践观对于当代人类生活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在其指导下完成人的存在。

马克思实践观 生态危机 人的存在

一、马克思实践观下当代人的社会生存与存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跳出了黑格尔的异化反思模式开创了实践革命模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黑格尔哲学不如马克思的哲学,每一个哲学体系都有相应的时代背景,是时代的精华,马克思提出实践观是因为欧洲发展史上自然科学的产生、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人类自身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非是他想要标新立异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包括制作和行动两类,分别指生产活动和伦理政治活动等,而人的生产作为人生存的前提,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有一定接触,形成相应的关系,而当各种关系相互联系时就形成了社会,因此,实践是社会的基础。

实践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使人真正的作为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实践即为人的存在方式。对于“存在”这一状态我更喜欢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解释,“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虽然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所有事情,但是我的意愿又都是符合规定与法则的。可是反观我们如今的社会,我更倾向于形容我们人是在“生存”,一定意义上类似于动物的生存。

物质生产活动要依赖于人类需要的刺激,可是当今我们所产生的却是一种虚假的需要。我们逐渐丢弃了精神性需要,一味沉溺于无尽的物质需要中。现代社会完全是一个消费的社会,人们坚持“我消费故我在”的信念,我们从生产主人公变成了消费主人公。在以往,我们持有的消费观念是东西“越旧越好”,使用时间的长短与物品价值成正比。而如今我们却认为东西“越新越好”,商品只有在破坏中才显得过多,在消失中证明财富。而这样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当今社会的营销模式,降低产品质量以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增加产品销售量。除此之外,消费的前提是要拥有一定的资本,于是钱本该作为工具存在,但在如今的社会中却成为统治社会的目的,我们受“价值增值”的目的的支配,更多的时候我们无限制的对金钱的追求根本上是由于我们的不安全感,我们想用钱来填充内心的恐惧,想用消费不断购得新自我,增加支配物的统治感和征服感。可是金钱与消费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我们便走入了永无止境的追求中。就像是叔本华的“钟摆理论”所描述的,我们陷入了欲望与痛苦无限的反复中。

二、马克思实践观下当代人的自然生存与存在

马克思并不局限于认识世界,他还强调我们要改造世界。而对世界的改造即人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人造自然即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产物,因此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中必然包含着对自然的改造。在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要产生过两大观点:古希腊时期将自然凌驾于人之上的自然中心主义,以及通过启蒙运动影响后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自然观。但是后者所强调的做自然的主人并非是人的解放,反而是人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奴役。以上两种自然观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任何事物一旦处于支配地位,随机将走向被支配的地位,就像黑格尔曾提出的“主奴关系”,同时,一旦我们将两者对立起来,就暗含了一方要受到另一方的限制。

其实所谓生态危机归根到底就是人性危机,因为生态危机是人类改造自然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一种后果,而人的实践活动又是确证人之为人的根本手段,因此生态危机必然与人性相关联。那么面对生态危机我们究竟该持有怎样的自然观?不同于以往的自然中心主义或者人类中心主义,我认为我们应该持有“人向自然生长”的自然观,即人与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人类自我与自然本身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即自然,自然即人。我们在从自然中获得满足自我需求物质时所释放给自然的东西同时也要能养育自然,我想这样的状态才能称得上是“自然存在”。

三、如何从生存走向存在

不论是社会生存表现的特征还是生态危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性危机,最终其实都可以归因于物的奴役,而要摆脱这种奴役,就需要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存在的关键在于主体自我自由自觉的创造,只有把自身当做自我创造的产物,我们才能将自己当做人而存在,而非动物式的生存。实践非被动的,其中包含着主体的能动性,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意识的人类活动。要想真正的成为人的存在,不应是被物所奴役,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以及虚假强迫性消费,我们应该知道自我实践是为了实现自我本质,而非去满足一些外在的条件。实践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我们应以一种主体性的方式来批判性的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参加自然界的辩证运动的过程。

但是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革命性、超越性的,但它本身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制约。当代与马克思时代的时间差以及实践差。现代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都随之改变。当代我们缺乏的是用在时代基础上加以改进的马克思实践观指导生活,将自我从消极被动的动物式生存中挣脱,走向积极主动的人的存在。

[1]欧阳康,张明仓.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曹孟勤.人向自然的生成[M].上海:三峡书店,2012.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奴役中心主义当代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消除失语状态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