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2017-11-24胡春立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顶层文明生态

胡春立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胡春立

2016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尽快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习总书记所提的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不仅填补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制度的许多空白,还为生态文明建设从整体上搭建了一个系统框架并作出了详尽规划。可以说,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系统治理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四梁八柱

一、“四梁八柱”开启生态文明崭新的时代

首先,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感性实践上升到制度经验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理念、制度和行动在内的综合体,其实现是通过科学理念指引制度设计,进而通过制度规范和引导行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始,经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到全面深化改革偌大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重点,到《生态文明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快尽力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由感性实践上升到了制度经验时代。

其次,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部探索上升到整体设计时代。在《生态文明制度总体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整体凸显着破碎性、局部性、地方性特点,全国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实践探索缺乏统一方向。顶层设计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治理的最大瓶颈之一。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包含的八项制度,从全方位、高视角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整体性设计,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再次,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治理时代。我国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始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生态文明实践探索的初始历程中,主要比较重视环境问题的治理与规避。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形态下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作为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重新耦合的关键点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以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为起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逐渐从从单纯的环境保护发展到全面生态治理时代。

二、加快建立“四梁八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制度的缺位或失效很容易导致具有普遍性问题的出现,而在制度在位的基础上,依然存在反复出现或者长期无解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从机制上找原因了。在历经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后,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与自然原因和发展阶段相关,更与制度因素息息相关。从现实发展来看,我们尤其欠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供给。也正是由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缺失,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总体看来是滞后的、破碎的。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四梁八柱”,既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生态文明制度发挥作用,也体现了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依然任务艰巨。

首先,全面夯实“四梁八柱”时间紧迫。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环境保护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而刻不容缓的生态问题迫使我们得生态文明建设再也不能够仅仅靠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让生态文明制度在这个关键时期发挥最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到全面深化改革偌大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其中就包括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现如今距离2020年只剩下4年时间,“四梁八柱”的形成不仅必要,其有效实施更需及时。可见,在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夯实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是一项紧迫性与艰巨性的任务。

其次,“四梁八柱”指导实践任务繁重。全面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涉及到技术问题、社会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等。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制度落实,也难在落实,不仅要有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需要社会给予技术、文化、公众等有效支持,而目前我国相应的绿色技术水平、生态文化氛围、公众参与热情还都存在很大问题。打好系统推进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组合拳”,发挥“四梁八柱”的现实指导作用,还着实需要克服一些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现实问题。

再次,“四梁八柱”与地区差异性的契合还需探索。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形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为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生态治理与改革指明基本方向,形象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性、系统性、轮廓性的整体架构。但是,虽然顶层设计可以准确、全面的体现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共性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各地区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性,出现的生态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当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与实践接轨,还需充分考虑顶层制度与地方特殊性问题的结合方法。

三、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需顶层设计,更要实践推进

制度建设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形成顶层设计;随后再通过顶层设计指导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如此完成认识的两次飞跃。顶层设计为实践提供理性指导,实践为顶层设计提供的经验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发展中,由于顶层设计不足造成的多重性矛盾叠加、各方面风险累积等问题积重难返,因此我们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聚焦点集中于顶层设计上。根据全国上下生态文明建设40多年的实践探索,推动了如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的完成。然而再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扎实的基层实践,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应该始终并行不悖,要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完成生态文明制度的实践过程,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一个再反思、再认识、再提高的循环,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

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完成从顶层设计到实践的转化。从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到《生态文明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制定,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逐渐从“理念”层面,深入到“具体操作”层面。然而,对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实践应用还不够彻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完善还需要同基层互动,和各地区生态文明具体状况互动。首先,有必要对“四梁八柱”的各项生态文明制度方案进行深入解读。由国家牵头出台贯彻落实各项《方案》的意见,作为认识再深化、工作再落实、行动再加快的指导,使全国上下从政府到群众,都能更加地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要求、限制等内容;其次,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要用“基层探索”来接地气、聚人气。从地方政府到广大公众群众,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主体,要十分重视对各项生态文明制度的科学宣传与引导。各地在按照《方案》既定路径推进的同时,还可正确发挥能动性,立足基层实际,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再次,我们还应该清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形成,需要理念、技术、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环境条件的支撑。考虑到现代技术作为引发现代化问题和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作为尽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建立的实践思路,可以向绿色 寻求支援。通过技术范式的绿色转换,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实施所需的绿色技术的创新、扩散与应用,为生态文明制度落地、解决建设过程中生态问题、技术问题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部)

胡春立(1989-),女,河北迁安人,博士在读,中央党校哲学部,研究方向:生态文明、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顶层文明生态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