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的思考

2017-11-24马世栋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市场经济道德

马世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的思考

马世栋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的有效运行需要道德支撑。而这种道德的支撑,不论是西方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还是我国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为了稳步健康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不仅是经济利益格局的新构筑,而且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过程。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新特点,切实有效地抓好社会道德建设,推进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对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行,从而结出社会主义的果实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

近期有幸拜读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赵晓教授《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一文,感触颇深,深深被其对西方市场经济的深入探究及独特着眼点的“教堂文明”所折服。但其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依然持保留态度,尤其对其“基督教可以救中国”的观点。笔者以为,基督教文明固然存在着坚固的生长磐石、成熟的运行体制,从而使美国经济结出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其秉承的基督教文明去放松信仰、转换传统伦理结构的观点首先忽略了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想的情怀,这将使基督教文明救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行不通;其次,为了获得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而一味的放松束缚、改弦更张,选择基督教文明,则是弃中国传统五千年优秀文明,更甚是丧失民族信仰。

所以,针对当前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人们的道德水平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思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体现在巨大的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国建立及时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引申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道德多元主义,传统道德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有利益的推动性,使市场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演变成一种“双向需求”,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社会行为、道德建设规范、防止社会行为的多样化和无序、反常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道德的建设无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重要要求。当提到解放生产力时,邓小平反复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升我们的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同时都提升,才是我们所想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影响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因此,思想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我们的重心和关注点,我们必须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开展和实施。

其次,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还并不够完备,所以需要用更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整个的市场行为。正如赵教授指出市场经济不可能内生出道德,这要求建立严格的经济行为道德规范和市场道德规范。

再次,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的规范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缺失,道德对所有人的约束行为比较弱,很多时候对人们没有起到约束的作用,人们表现的更多的是道德缺失,经济行为表现出自身利益,忽视道德规范过度道德缺失或错位,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问题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需要加强。

最后,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道德体系中固有的诚信、公平、利益兼顾等原则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所以说,道德在整个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效果,并且能够给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够扮演决定性的因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完善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道德建设与现实国情的结合

在此环境下面的道德建设,不仅要体现它的基本特征,还要符合当前的本质要求,符合当前初级阶段客观现实。道德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明确的道德方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道德伦理的内在根源。这种道德建设,从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以科学的理论作为道德建设的本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所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需要整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切忌出现一些“空大虚”的道德理念和要求,更不应该因强调集体观念或国家意识,而割裂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在此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更该是行为主体提升到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追求利益的“道德人”的完美统一,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激励机制将大大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满足大家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努力的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倡导文明事业,重视职业道德,注重社会伦理、社会正气,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整合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律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假如没有了法律,平等竞争将会彻底的背摧毁。与此同时,诚信、公平、守信、公正、等价交换的道德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非常重要的内在条件。法治和德治的联合效果,将会一起提升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的条件下,更多的是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共同治理,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可能营造出我们所想达到的高度和我们心中的理想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只有与社会的道德价值相一致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可,产生真正的长效。我们通过道德底线来制定法律,在因为不道德的行为或者极其恶劣的品质遭到国家有关部门惩罚,制裁的时候,它能够作为强制性的外部威慑力,强迫所有的人们在一切生活中都必须要小心翼翼的选择自己的所作所为,重视所产生的后果,并基于物质和精神利益得与失之间,从而弃暗投明,找到新的起点,重新奋斗。

(四)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虽然我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道德规范在总体上与现阶段我们所处的生活和时代相去甚远,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越来越强,这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道德传统,这种道德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促进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起到其特有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我们的优良的道德底线和道德规范,一直带领着整个中华民族前进,带领着所有华夏儿女一起进步,一代传承一代,一代教育一代,这样的道德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会一直倡导和发扬下去,促进着整个中华名族的前进。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观念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应该赋予时代的新内容,而并不是要一味的抛弃,这尤其体现在“义利观”上。 传统文化中的“义”就应该理解为法律中“公平”、“正义”了。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将更会在更加稳固的信仰和文化的磐石上结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经济果实。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采取各种有成效的措施和方法,有效有目的性地加强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地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深入人心的行为,深深的刻画在内心,让大家自觉的行动起来,然后在当前的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出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理想体,,最终形成理想的道德氛围,从而把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变为美好的道德现实。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坚持与国情相结合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信仰的磐石上,辩证地吸收西方道德建设优秀伦理道德思想,必定能够结出能够与西方教堂文明一争高下的属于社会主义的果实。

[1]吴忠,等.市场经济与现代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汪应曼.经济转型与道德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吴育林,曾纪川.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J].教学与研究,2004(05).

[4]陈文东.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几个问题(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8(2).

[5]陈婷.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3).

[6]高欣颖.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市场经济道德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