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企业BT模式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探讨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成本

方 鹏

施工企业BT模式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探讨

方 鹏

针对施工企业BT建设模式资金管理不顺畅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BT建设模式下的融资、投资及运作过程中的资金管理特点,结合A工程BT项目中的融资、投资及资金管理实践,总结出加强银企合作、模拟资金集中运用、加强对沉淀资金监控等在BT建设模式下的资金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对施工企业BT建设模式下的项目资金管理有借鉴意义。

施工企业 BT模式 资金管理

对于任何形式的公司或者企业来说,资金都几乎是最重要的资源,跟人力资源一样,直接并且严重制约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旧城区改造计划的全面展开从而不断的扩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与日俱增,所以一个企业如何更高效的管理自己的资金运作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一个重要工作,而建筑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自己企业下的一个个项目,换句话说就是建筑公司想要加强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就一定要学会如何高效科学的调配和管理自己的项目资金。

一、BT模式下资金管理的特点

(一)开辟了崭新的投资渠道

BT模式的出现既是打破政府垄断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改革之举,同时也是政府借用外来资本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一种新型融资形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不足,同时也缓解了其财政调配时资金不足的困境。通过BT模式,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良性企业可以参与到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去,这既给私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份额,也让政府可以从他们不擅长的基础建设工作中抽身出来。

(二)能够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不同于建筑行业里私人企业面对的一般性工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收益十分稳定,只要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了相应的项目,就会在可预期的时间拿到预定的报酬。而且完成政府委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企业来说资金的调配也是可预期的,因为政府委托的项目往往目的明确,且很少会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变化。即使会出现变化,比如政府想要提前完成工程,也是会给出更多的报酬来支付企业赶工时的额外成本。总而言之,政府的信用比市场上私人大多数委托方都要好,所以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十分愿意承担政府的项目招标。

(三)推动了产融结合

BT模式的融资模式里不仅仅是建筑企业和政府两方,往往还有各种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因为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政府,对于资本的运作手段都不够先进,他们的资本基础也没有金融机构雄厚,有金融机构参与到BT模式里往往会加强整个项目的稳定性,更能够最大化的降低项目中遇到的各种资金类风险。同时有政府的强大信用在其中调停,建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会不断加深,双方会一步步的走的更近,合作的更加愉快,从而实现双赢。

二、BT下模式下的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项目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缺乏力度

由于政府对于项目的专业认知往往不足,他们提供的招标任务让企业在投标策划中做出的资金预算会对后期的工程扩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就极大的限制了扩展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建筑企业和政府双方都清楚,实际建设工程里成本很难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往往都会超出很多,这也就让企业正式开启项目之前做的造价估计失去了意义。虽然企业可以在项目建设中采用动态监理的方式让预算尽可能贴近实际造价,但是动态监理本身的难度就很大,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

所以解决这种困境还是需要从根源上入手。首先,既然是成本控制上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加强我们的成本管理,因为私人企业在人事管理上其实相对来说往往没有那么严格,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惯例或者忽略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责权归属来确定工作人员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可以稳定可靠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其次,在估算成本的时候,要比政府的招标计划考虑的更多,从自己丰富的项目经验出发,做一份更加合理的预算方案。因为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并不了解实际的施工情况,比如施工中各种设备的使用成本、天气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等。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BT模式下,政府才是项目最终的业主,建筑公司只是受委托的承建方,这种模式看似没有什么问题,承建方完成项目在转移到业主手中并拿到相应的报酬。可是在实际项目建设中,政府和施工单位总是矛盾重重,双方之间对于各种责任的归属问题总是不够明朗,情况恶化的时候会让合同双方走向决裂影响工程的最终完成。而双方产生矛盾的最主要根源就是资金的纷争,政府方面总是不能理解预算为何会超出,而建筑方也总是认为是业主不够专业才导致的预算估计失误。这种问题其实是需要业主和建筑单位一起沟通协商才能处理的,项目的管理跟业务和建筑单位都又关系,业主要认识到项目并不是委托出去之后就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了,建筑单位也要认识到只有和业主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自己根本上来说是给业主提供服务的。

(三)BT模式下的施工企业融资的市场风险

BT模式里一般施工企业要在项目完成并成功移交给业主之后才能拿到自己的报酬,这对施工企业来说其实是个很大的负担,一项施工项目的预算其实是庞大的,企业付出了这么庞大的现金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资金链造成影响,所以施工企业通常情况下都会寻找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来缓解自己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借贷是要付出足够的利息才能拿到授信,同时自己的借贷方也要足够可靠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源源不断。想要减小市场的融资风险,施工企业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融资。融资时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融资时,施工企业应该要保证合理性,具体体现在融资的方式要合理,融资的数目要合理这两个方面。

三、A工程BT模式资金管理实践

(一)A工程BT模式

A工程BT项目是由Y市政府发起,由G集团作为项目承建人。不过双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对BT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由于G集团的资金并没有那么充足,所以在G集团自己投入一部分启动资金后,Y市政府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一笔一笔的分别向G集团支付项目报酬,这种双方分期共同承担资金的改革模式可以让双方都减少一次性支出大笔资金的重大压力,同时对于G集团来说分笔获取报酬也极大的降低了他的风险。

(二)A工程BT项目资金来源

按照BT合同约定,A项目建设资金,35%由G集团投入自有资金,余下的65%由股份公司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并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按照整个合同 95 亿元计算,股份公司需要投入自有资金33.25亿元,项目公司需融资61.75亿元。

(三)A工程BT项目资金管理

1、合同谈判,抓好开源

可以从合同上看出,BT模式下,融资工作是双方财务工作的一个重点,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融资,融资的比例和构成都需要不断的商议才能最终决定,重点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资金提供方的审核,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是需要有足够满意的收益,而且这份收益还要足够的可靠,这是一个需要双方不断探讨和进行大量核算的过程。

2、加强与银企合作,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开工,在项目筹备的过程里我们就跟几家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了洽谈,选取了其中的几家确立了项目的合作关系,以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担保来取得银行的授信许可,成功拿到了70亿的授信额度。不过此时融资的工作并未结束,因为这一大笔资金,对于银行来说他们的回报收益是十分高昂的,所以业主和施工单位也要进行大量的洽谈,决定贷款的年化利率、贷款发放的形式和额度,以及如何还款等相关事宜,即让银行满意其收益,同时也尽可能的节约我们的成本。实时证明,在有效的贷款和还款节奏下,整个工期2年时间里我们节省了将近一个亿的融资成本。

3、规范资金管理,保证资金流动性

和融资方洽谈完毕拿到相应的资金后,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这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的项目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也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资金链在借贷之间能够保持稳定流通,所以在项目开始的时候G集团就已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A项目资金管理手册》,确保资金的管理都是在预定的合理行为下展开的。最后的成果也证明了这份手册加强了我们的资金管理效果。

4、模拟资金集中运作

G集团分析后发现,自己的各个部门在日常运转的时候其实冗余资金数量很大,这一点总部却往往并不能了解清楚,反而会为了取得更多的资金而想银行进行更多的信贷,从而支付了更多的贷款利息,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当然增加的一小部分成本并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冗余资金造成了资金链的不通畅,这个问题在之后被G集团以集中运作的方式解决了。新措施要求各个单位每个月都要做一次财务核算,确保他们的资金既可以应付下个月的工作,但是也不会多出太多,如果有额外的需要递交申请后由财务部门统一分发调配。G集团在改革了资金冗余问题之后,不仅仅加强了自己资金链的稳定性,也在一年内节约了600万的运营成本。

5、积极申请自有资金投入,降低财务风险

G集团跟政府签订的合同显示,G集团自己要承担项目的三成预算,这对于G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这会对其整个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影响,所以需要严格的事先规划,做到两边都不耽误。所以G集团在一次性支付了4亿资金启动资金后,多方联合信贷机构来尽最大可能调配自己的资金链,同时也尽可能的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避免借贷。

6、加强对沉淀资金的管理,增加理财收益

项目施工,总会有一定的资金存量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资金需求,为了增加这部分存量资金的收益,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对沉淀资金采取定期存款、七天通知存款或协定存款的形式增加资金沉淀时的利息收入。

7、创新融资手段,节约融资成本

2016年,公司财务部在去年单一银行短期流贷获取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及市场利率变化情况,积极与银行沟通,采取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全年共开出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85000万元,节约融资成本150多万。

四、结语

BT模式下,最大的创新在于融资模式的改变,但是优化了融资手段,也就加深了融资难度,从而给整个项目的资金流通带来了更难的操作需求。同时想要顺利的融资到自己想要的资金也并不简单,银行并不会因为这是政府工程就轻松的给出授信,集团不仅自己的能力要得到银行的认可,还要有专门的财务技术人员来跟银行进行深层次的融资商谈,决定融资过程中的各项细节问题。相信BT模式会在未来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突破融资困境。

[1]李秀霞.基于BT模式下的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4(32):54.

[2]夏建雄,许杰.施工企业BT模式下的项目资金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491~493.

[3]张国亮,魏政.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294.

[4]华明.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分析[J].河南科技,2013(24):205.

(作者单位:武警水电第三总队)

方鹏(1978-),男,汉族,湖北荆门人,武警水电第三总队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管控。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成本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