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异化劳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2017-11-24宋憶冰
宋憶冰
劳动与异化劳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宋憶冰
关于异化劳动的思想无疑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点,他在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生发出了具有人本主义性质的异化劳动思想。在黑格尔看来,异化的对象化的活动是达成真正的自我精神的关键性媒介。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劳动概念和异化劳动概念的基础之上,从人本主义出发,通过赋予异化劳动新的内涵,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 黑格尔 劳动 异化劳动
一、劳动的概念及本质:黑格尔的界定
黑格尔多次在《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对劳动的概念进行论述和描述。他认为,人类劳动不仅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同时也是人类进行自我否定的行为,是自由真正得以“显现”的环节。
首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和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其次,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从另一角度阐释了劳动的概念,他认为劳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中介”。他以“需要体系”为出发点,认为劳动是人类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的纽带,并把这些需要联系起来。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看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中介”,他认为劳动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其他人服务,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活动。
总而言之,黑格尔认为劳动不仅是自由真正“显现”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行为,是自我意识的异化和外化。它的自我否定性使人在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成为一种辩证的存在。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在实现和表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和表现劳动者的人性。
二、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区分:马克思的阐释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赞扬黑格尔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看作是劳动的产物,把劳动看作人“自我确证的本质”。但是,马克思也指出黑格尔有关劳动概念的论述存在问题。他首先是批判黑格尔把劳动精神化抽象化,进而批判黑格尔混淆了劳动与异化劳动,忽视在资本主义境遇下劳动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首先批判了黑格尔把劳动精神化和抽象化,从而否定了劳动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想法。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劳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一切在现实世界实在的对象化活动都只是绝对精神运动的环节。他认为,虽然黑格尔明确肯定了人类劳动对人的意义和对人的“类本质”的确证,但因其以绝对精神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劳动囿于精神领域中,这必然导致黑格尔忽视劳动与客观世界的具体联系。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他认为黑格尔混淆了劳动与异化劳动,把异化劳动看成是人的理性自我实现的中心环节,进而把异化劳动合理化。并且,黑格尔把解决社会现存矛盾的场所局限在精神领域中,妄图只以思想上进行扬弃的手段来解决现实性的矛盾。因此,为批判资本主义境遇下的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人本主义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批判性的异化劳动理论。他认为劳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种劳动规定了“人类”这个物种的“整体特性”和“人的类特性”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异化劳动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被夺走了。劳动的异化正是来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
三、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马克思的论证
从劳动对象的角度来看,最先异化的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对象。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因此,作为人类劳动对象的生产资料——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理所当然是直接与人类相联系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对象同劳动者相异化了。生产资料即不属于劳动者又与劳动者相对立,操控着劳动者。这也必将导致劳动者与其自身的劳动活动相异化。这样也就可以推导出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性:劳动者与其自身劳动的异化。
从劳动本身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的异化使得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以求得生存。劳动产品的异化根本上是劳动本身的异化,也就是说劳动产品的异化并不是“无中生有”,不仅仅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存在异化,人类劳动也异化了。
从人的“类本质”属性的角度看,是劳动实现了人,它是人的真正本质。人通过劳动活动改造无机界,从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但是,劳动的异化把人贬为工具,把人的劳动贬为手段。异化劳动不是人的真正本质,它也不能使人在对象化结果中得到确证,它使人丧失了“类本质”。人成为异己的“类存在”,即人自身异化了。
物与物所存在的市场关系表面上是独立于人自成一体,但实质上却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异化的事实。异化劳动最为核心的表现无疑是人同人的异化。异化劳动使工人生产出了资本家,这个身处劳动之外但却拥有劳动产品的阶级,这种关系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人同人异化的最有力的确证。
四、结语
本文仅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对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探究。在这一阶段。马克思注意到了资本主义境遇下的劳动是一种异化劳动。同时,他也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关键性环节。但他还未像《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那样,意识到在资本主义境遇下,劳动与异化劳动具有同一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