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对“一带一路”的作用

2017-11-24费丹妮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费丹妮

跨文化交际对“一带一路”的作用

费丹妮

在“一带一路”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满足国际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否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建设,以及在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互动承担着重要枢纽,跨文化交际能将“一带一路”推向高潮。本文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在国内外的发展,通过跨文化交际如何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 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

一、前言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性的工程,可以说将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向了高潮,自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搭着经济全球化的列车突飞猛进,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顺应着经济全球化。美国特朗普上台要反对经济全球化,推行“美国至上”策略,但经济全球化已经大势所趋,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心愿,“一带一路”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新时代的产物。为了更好的实现“一带一路”这个伟大工程,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因为“一带一路”需要多个国家、地区齐心协力共同实现,所以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对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只有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对“一带一路”的贡献。早日实现“中国梦”。

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要具备科学性

“一带一路”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汇的整合,每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大小强弱,都能有和平发展自己本国的权利。所以,“一带一路”中所有国家,在交流时必须要尊重沿线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

“一带一路”经济带不仅有中华文明,还有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等,各个文化都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丰富多样。一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和一种宗教,各类文明都是人类经过长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同时也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各类文明都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该被人为的敌视或排斥。只有承认文明多样性以及独特性,尊重各族人民选择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不能只包容自己本民族就排斥其他民族,反对其他文明经过长期发展就必然会导致冲突局面的发生。

从“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稳定发展来看,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与各种异域文化友好的交流并融合,才会使中国文明丰富多彩,也正因为中国文明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当地文化良好的交流融合,也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与互动。

现如今,我们既要传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要积极配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起推进世界文化的进步,让世界文化更加多样,维护世界和平。

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要具备创新性

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5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30周年提出,我们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让我们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所要展开的文化交流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要多了解沿线国家的人们想知道关于中国的什么事情;第二,要积极与沿线国家人们沟通,并用他们的方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第三,不要刻意的夸张、修饰,要做到客观、细腻、不能缺失真实性。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要放弃本民族的特色而一味地去溜须其他的国家,我们更不应该效仿西方而放弃了中国意识形态。了解各个国家与中国的差异,对中国文化需求的不同,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划分,才能较为针对地为其提供中国产品,才能适销对路,真正地将中国优良传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我们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喜欢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从客户的消费心理入手,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与喜好,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中国产品。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产品时,必须做到客观陈述,描述事实,不能夸大,减少主观判断与看法。

其次,在与这些国家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避免把意识形态明显化,不能过分的宣传中国意识形态的优点,评论、排斥他国意识形态,防止对方产生反感情绪,我们应该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方法,把我们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表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中华文明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具有独特性,也能保证不被西方的文化掩盖甚至同化。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百年计划、实现“中国梦”而推出的重大战略,同时也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沿线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不断改进我国的文化交流方式,壮大跨文化交际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1]陈力丹,陶冉,赵媛媛.跨文化视角看中国对外政治传播实践——APEC会议期间的习近平用语翻译分析[J].对外传播,2015(7):30~33.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费丹妮(1993-),女,汉族,辽宁西丰人,在读研究生,辽宁大学,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情景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