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2008年大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2017-11-24陈姝娴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巴拉克脸书选民

陈姝娴

以2008年大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陈姝娴

2008年总统大选,奥巴马成为第一位非裔总统,拜登成为第一罗马天主教副总统。众说周知,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因素是多样的。无论是在职总统的言行,选举年的经济状况等等都在选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2008年奥巴马团队获胜的原因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新媒体的社交平台。恰恰这些新媒体平台让奥巴马顺利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奥巴马 美国总统选举 新媒体

一、前言

巴拉克·奥巴马在开始政治生涯之前,是芝加哥大学的法学教授,当时他被选为伊利诺斯州的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在伊利诺斯州的斯普林,奥巴马正式宣布参选总统。

总统选举过程中,候选人为了赢得支持会采取多种方式。在2007年2月,参议员奥巴马提议利用网络现有的个人信息数据库,让美国公众重新活跃并参与进来。他们了解到选民们厌烦了冷漠呆板的选举制度。奥巴马阵营认为,互联网是获得这些人支持的关键。奥巴马的团队致力于营造一种鼓舞人心的希望和变革的时代呐喊,吸引大量的民众的支持。他的团队也努力吸引新的选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年轻人和黑人。巴拉克·奥巴马团队想到了脸书(Facebook),以及其他类似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是选举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更为有效的利用新媒体,也为奥巴马团队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2008年的美国选举也被称为“脸书选举”。奥巴马团队成功运用了社交网络平台,拉近了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的距离。因此,新媒体的成功运用是奥巴马获得胜利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新媒体在2008年美国选举中的影响

新媒体是数字化的的新型平台。有着交互性、可操作、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一些形形色色的视频、社交网站,比如,脸书(Facebook)让用户不只获得感官上的体验,更多的是参与到互动平台上。

Facebook创建于2004年,最初只是作为哈佛学生的在线网络工具。2006年,Facebook正式向公众开放。据有关数据表明,2004年18-30岁年龄段的会员人数为9%,2006年增长到49%。从2006年到2013年,所有年龄段的注册会员人数都呈指数增长,在美国所有互联网用户中,脸书(Facebook)的用户平均占74%的比例。尽管Facebook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与朋友们保持联系,但现在用户可以将其他不认识的人添加到他们的“好友”列表中。在这些朋友中,有一些是候选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个人资料。而且,候选人的个人资料中也有用来连接竞选事宜的电话号码。

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意识到脸书(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站和媒体网站的潜力。在宣布参选之前,巴拉克·奥巴马将社交网络视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他坚信从那里可以接触到那些没有政治意识的成年选民,以及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投票的年轻选民。他认识到,利用社交网络可以让政党建立更强大的选民档案,以便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具有不同利益的人群。他相信,如果他的竞选团队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新媒体,就能获得广泛的选民基础。

在2008年的党内预选和初选中,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花费了高达1600万美元用于互联网,其中有50万美元用于宣传他的脸书(Facebook)页面上。对巴拉克·奥巴马来说,脸书(Facebook)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平台。在这里,这位候选人被描绘成一个时髦、有活力、和蔼可亲的候选人。奥巴马经常在他的脸书(Facebook)分享最新竞选事宜的视频还有他与家人、支持者亲密的照片。而另一方面,。在2008年夏天的某个时候,麦凯恩的脸书(Facebook)页面上除了把《硫磺岛的来信》作为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和“钓鱼”作为他的爱好之外,再无别的描述。而从2008年选举日前夜的数据显示来看,奥巴马的脸书(Facebook)页面上有240万粉丝,而约翰·麦凯恩只有64万粉丝。

三、结语

美国文化热衷传奇英雄,而奥巴马恰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写照。传统上,作为非权非贵的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奥巴马开始他的总统竞选之旅时,在全国范围内他还是一个相对不知名的人物。然而,他却能在一个个老练的对手中夺得总统的交椅。或许有许多因素促使着巴拉克·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获得成功。但新媒体对奥巴马坐上总统交椅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意味深长。

[1]On the electronic campaign trail[N].The Washington Post,2007.

[2]Tom Lowry.Obama’s secret digital weapon[J].Business week,2008.

[3]高瞻.奥巴马与美国网络政治的发展[J].红旗文稿,2009(15).

[4]何威.“互联网总统”的迷思——2008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互联网应用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01).

[5]胡瑛,陈力峰.美国总统大选的新媒体传播策略[J],科技传播,2016(22).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陈姝娴(1992-),女,天津人,在读硕士生,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猜你喜欢

巴拉克脸书选民
神奇的机器翻译系统
神奇的机器翻译系统
让代表建议深深植入选民中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痕迹化管理”确保62万选民选举权
双面巴拉克
“袋鼠妈妈”与儿共心
奋斗成就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