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解析

2017-11-24胡雨溪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黑格尔结论角度

◎胡雨溪

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解析

◎胡雨溪

在十九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为20世纪美国的丹托,两者一致认为艺术终结在于哲学,而两者的结论是根本不成立的,因此文章对黑格尔和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进行解析,并对其片面性进行分析,对艺术本身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和重新思考,为艺术领域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黑格尔与丹托艺术终结论的提出分析

对于艺术终结这一命题的理解,就应该先对“艺术终结不等同于艺术死亡”这一问题,并且要对艺术的走向,艺术在现今文化语境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明确,进而才能更好地明确和理解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为艺术的发展寻找正确方向。

(一)黑格尔《美学讲演录》

通过对美学史进行分析,了解到提出艺术终结的第一人是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他在《美学讲演录》终结篇当中,明确地做出来这样的论点:“美与真这种较高的、不可磨火的理想联系”属于顶峰之座“达到这座顶峰,喜剧就马上导致一般艺术的解体”。对于黑格尔提出的“终结”,从词源意义进行分析,德文为“der Ausgang”,包括出口和入口两个意思,与用词“扬弃”相接近,其意义有肯定与否定含义。而这里所讲的“终结”则是否定后的肯定之意,属于高层面的一种保留形式。所以也可以说“艺术的解体”并不属于艺术死亡,是使艺术运用另一种状态得以发展。

黑格尔的世界中,艺术的使命是非常高尚的,并且艺术最终将会向哲学角度发展,通过将精神解放到有限世界内容和形式当中,让绝对真理的显现寄托在感性现象当中,也就是说最终要显现真理内容。对于真理的现象可以从宗教角度表达,但宗教并不是认识生活的最高形式,而最高形式是由自由思考的哲学来决定的。横向角度分析:哲学中包含艺术的客观性,这样会将其外在感性因素抛开,并且在此之前,已经将感性因素进行转变,向思想形式发展。并且哲学还具备宗教主体性,而这样的主体性通过转变成为思考主体性,所以艺术并不属于死亡,是通过更高的形式存在于哲学中。纵向角度分析,其精神发展过程由艺术向宗教向哲学发展,最高部分就是哲学。所以可以看出艺术最终会回归于哲学,黑格尔打破了原定美学体系,通过思考和反省让美艺术更好发展。

(二)丹托《艺术的终结》

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中提出:艺术与历史向不同方向行走,虽然艺术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存在下去,但其历史意义将不复存在,并且也已经无关在一种哲学史框架外进行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这里的艺术已经走出历史,不再具有历史意义。艺术之名与实际意思已经不相符了,这也与丹托在《艺术终结之后》中为自己辩护的内容相符,终结属于叙事的终结,并非叙事主体,所以可以看出艺术“终结”,有一定的转折涵义,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衰败,而新生艺术将会不断发展。这是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之后》所提出“文化挑战”的意义,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框架绘画逐渐被照相术、电影等艺术形式所代替。可以看出丹托与黑格尔的结论观点是保持一致的,艺术将会终结在哲学中,艺术逐渐向哲学演变。

二、艺术终结论的主要探究

黑格尔与丹托在对艺术终结命题进行分析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艺术终结到哲学当中,能够明显看出他们的思想并没有逃离柏拉图“艺术—哲学”的思想,其结论都是说艺术将会终结于哲学。主要就是由于,黑格尔是通过理念来构建哲学思想,他的美学终结部分也是“艺术终结”的逻辑。虽然他视美为艺术是理论逻辑的起点,但是却让“美”一直在知识体系边界游走,并没有确立其地位。虽然“美”恰似具有一定的地位却被哲学所吞并,最终解体,虽然这样不意味着死亡,但却在哲学从属地位。而丹托是以分析美学的视角对现代艺术进行分析,也会有哲学所属的视角。所以可以看出,黑格尔与丹托都是以哲学学科视野对艺术进行分析,最终还是会回到哲学中,但是这样却忽视了艺术应持有广阔的研究视角,才能更好地发展。

从美的角度来解释艺术是否成立这一问题一直非常受关注,而从哲学角度来研究艺术,会出现两种结论,首先忽视艺术的多元化价值,像柏拉图那样将艺术的类型进行筛选,使艺术形式逐渐凋零化;其次,将艺术等同为哲学,如黑格尔和丹托那样,出现艺术终结论。黑格尔对艺术的理解是随着历史的终结而终结,而丹托对艺术的理解是走出历史走进后历史。两者都是从哲学角度去分析艺术,得出“艺术终结论”。美学并不能包括所有的艺术形式,人们应该重新审视艺术在学科当中的地位,转变艺术仅限于哲学中的思想,拓展艺术视野。艺术可以从各个角度中发现,政治、经济、哲学等都会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会受到艺术风格、形态以及传播等形式影响。所以,仅从哲学或美学角度分析艺术,还需要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和商榷。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225009

胡雨溪(199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学生,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黑格尔结论角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结论
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