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毛泽东光辉形象的塑造

2017-11-24余忠阳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解放区光辉领袖

◎余忠阳

延安时期毛泽东光辉形象的塑造

◎余忠阳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缔造者,在革命斗争、民族解放、国家和平建设等不同时期,从民间到国际社会都闪耀着光辉的形象。延安时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的关键节点,集中展现了毛泽东的个人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树立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在民间,通过诉苦仪式、个人仪式、游行庆祝等方式提高了毛泽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对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最终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时间跨度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止。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在这段峥嵘岁月中不断被放大,在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毛主席被人民称为“红太阳”,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一、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大救星”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毛主席为人民谋福祉的光辉形象才能不断在边区放大,在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百姓心中形成了毛泽东就是“大救星”的观念。毛主席受到解放区人民拥护的一大法宝就是解决了农民切身关切的土地问题,毛主席认为:“如果在一万万几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知疲倦。”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局稳定的头等大事,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呼声,做到了“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通过土改政策和“打土豪分田地”等措施解决了困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土地问题,毛主席在陕甘宁解放区的声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作为党的一把手,毛泽东成为解放区人民心中的“大救星”,与白区的蒋介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延安时期在山东渤海区的人民认为“翻身多亏毛主席,蒋介石打内战进攻解放区就是为了不让老百姓翻身”。

二、毛泽东光辉形象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树立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两次主要的政治和军事考验,在这两次考验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的个人影响力在党内外不断提高,其个人光辉的领袖形象也在解放区和白区人民心中不断扩大。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就表示:“所以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看不清民主任务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争取民主的努力,我们将不能达到真正的坚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里的民主就是国共双方的和平,给予中共合法的政治地位,一致对外。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使得全国人民抗战的心声和中共毛泽东的主张不谋而合,毛泽东在抗战的道义上占据了先机,赢得了人心,毛泽东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不断扩大到全国各地。

抗日战争末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就在一九四四年九月的国民参政会上坚定地“提出了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一项要求。无疑的,这项要求是适合时宜的,几个月内,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响应。”毛泽东在抗战时期不断强调民族团结、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无疑,毛泽东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得到了广大同胞的赞誉。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赴渝谈判。由于,国民党对解放区消息的封锁,全国到处抹黑和肆意诽谤共产党,国统区人民对于中共和毛泽东有着各种负面的看法,毛泽东赴渝谈判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风貌,人们看见他“雄健魁伟,神采豁朗,头戴盔式帽,身着灰布衣……边徐徐走下飞机,一边洒脱地挥动着右臂,含笑向欢迎的人们致意,”在渝的43天中,在和蒋介石的谈判斗争中,在和重庆社会各阶级广泛接触中,以他不凡的诗词文学修养和个人魅力,给重庆人民和媒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作为中共领袖的光辉形象,扩大了毛泽东个人影响力和感召力。在重庆谈判中与毛泽东接触较多的国民党元老张治中就说毛泽东“那种和蔼、亲切、谦逊、诚恳的态度,给大家印象很深”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抄写了自己的新作《沁园春》给社会名流柳亚子,流传到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反响,虽然“这是毛主席的诗词首次与广大读者见面,读者们即使没有见过毛主席,但是,读了他的词,好象看到气魄非凡的伟大命家就在眼前”。在毛泽东来到重庆前,由于国统区的反动宣传,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毛泽东的形象也被“污名化”和“赤匪化”,见多识广的张治中都怀疑“毛泽东究竟具备了什么条件能够做共产党的领袖”,经过重庆谈判后,重庆人民领略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光辉形象。同时,毛泽东重庆之行,为树立共产党人整体的光辉形象也是增益不少。

三、解放区塑造毛泽东领袖形象的方法

领袖,是能够在思想上启发大众,政治上带领大多数人取得政治权力,经济上为大多数人考虑的人物,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被大众接受乃至赞为领袖。如何在农民中塑造毛泽东领袖形象,成了中共在解放区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着中共在广大解放区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使毛泽东成为人民心中的领袖和“红太阳”,就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了这点,满足了农民的迫切需求。马克思在对待东方小农问题上,就认为东方小农“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诉苦仪式,是中共在解放区探索新型的供民众树立阶级意识、外放不满情绪、提升自我社会地位的方式,也是扩大毛泽东光辉领袖形象的方式。诉苦仪式的展开往往是及时和必要的,诉苦过程中认识到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的伟大及地主阶层的可恶,于是广大农民便“口口声声要冤冤相报,有的泣不成声,有的痛苦绝食,有的眼皮哭肿了,有的一人诉苦痛苦,大家为之泪下或伤心的低头不语,一片哭声,其凄凉惨苦之景况,使人不禁流下阶级同情之眼泪”,然后“全体宣誓,齐心斗垮奸霸地主,‘翻身万岁,穷人坐天下万岁,毛主席共产党万岁’之吼声,震破大地静寂”。诉苦仪式不断宣传毛泽东为民做主、帮助农民打倒地主的光辉形象,极大的提高了毛泽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批斗仪式,也是凸显土豪劣绅的丑陋和反衬毛泽东光辉的领袖形象的形式。当农民诉苦完了,内心积累的劳苦压抑和阶级仇恨找到了口子,也就意味着批斗大会的开始,搬出毛泽东为他们做主,成了翻身做主人的“见证人”,毛泽东的光辉形象随着农民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便一个群众批斗会上都是“毛泽东咱们的万岁,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带汗味儿的贫农们,当上了村代表、村主席”,成了广大解放区农民批斗大会的的常态,无疑,批斗大会过程中,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在广大农村的农民心中落地生根,形成了与蒋介石截然不同的形象。

庆祝翻身的群众游行、农民个人庆祝仪式,在宣传毛泽东光辉形象,扩大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太行区“白村群众欣喜若狂,召开了庆祝翻身胜利大会,演习扭秧歌,锣鼓喧天,相庆翻身,人人挂着个笑脸,并一致通过给毛主席写信,汇报翻身”,群众组织翻身游行活动的时候,升起了党旗,挂起了毛泽东的画像,翻身的农民在自家挂起了毛泽东的画像,吃饭的时候拜一拜、磕磕头表示敬意。

通过诉苦仪式、批斗仪式、群众游行和个人庆祝仪式,扩大了毛泽东在广大解放区的个人影响力,塑造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毛泽东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330013

余忠阳(1991—)男,江西九江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法制史。

猜你喜欢

解放区光辉领袖
领袖风范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林海雪原(一)
春在飞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就在家门口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小新笔记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