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资本论》中的生态理念意蕴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迪

2017-11-24陈俞频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主义马克思

陈俞频

浅析《资本论》中的生态理念意蕴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迪

陈俞频

《资本论》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当中有相当部分理论涉及生态理念。深入挖掘、探讨和研究马克思《资本论》所包含的生态理念对“十三五”规划时期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资本论》 生态理念 美丽中国 启迪

《资本论》是马克思历时40余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是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真实面目的鸿篇巨著,是无产阶级导师留给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仅从其中采撷部分体现生态理念的相关理论略作分析,并从生态的角度探寻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遵循,以期为实现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和美好愿景提供资政参考价值和重要参照意义。

一、《资本论》中的生态理念意蕴分析

(一)劳动价值理论内嵌生态理念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是一切商品的价值源泉。“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劳动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种要素,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取决于自然的自然力和人类的自然力,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劳动强弱及其劳动方式。劳动是弥合人与自然之间产生“断裂”关系或状态的重要环节,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劳动和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二)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体现生态理念

马克思《资本论》认为,资本主义再生产通过第一部类生产资料消费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消费之间的实物交换和价值补偿,实现其延续与平衡,并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果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环节或补偿渠道出现异常、阻塞、中断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链条就会出现扭曲或断裂,导致再生产无法继续进行,从而产生“蝴蝶效应”,导致危机爆发。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天然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私自利本性,它必然会不顾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侵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劳资关系紧张,这是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爆发的根源。

(三)资本循环与节约理论契合生态理念

马克思《资本论》认为,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并强调“生产过程的这样一种有规则的中断,是和现代大工业的经营根本不相容的。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①《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循环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克服性,导致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周期性地爆发。然而,“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②马克思《资本论》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生态本质的同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二、《资本论》中的生态理念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启迪

(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途径

生态理念的形成对于生态建设具有极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真谛与生态文明的价值内涵是相契合的,其核心和精髓是“天人合一”、“和合相生”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关爱自然的价值理念。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

(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目的

我们在当前及“十三五”规划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淡水等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美丽中国,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

(三)构建人文生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生态理念,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望未来“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全民共建共享。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和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华“号巨轮一定能够一往无前地驶向生态文明的彼岸!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208.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2.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

[1]金鑫.中国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李凭.东方传统[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资本论资本主义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