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精准化路在何方
——社会企业创新扶贫模式探析

2017-11-24王怡忱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企业

王怡忱

扶贫精准化路在何方
——社会企业创新扶贫模式探析

王怡忱

贫困问题复杂而繁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比能人大户帮带、农业合作社整合、社会企业服务三种扶贫模式,分析了各种创新扶贫模式的优点和不足,认为社会企业具有的注重思想熏陶、价值理性和经济理性并重、讲求稳定、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可助力扶贫工作,弥补现行扶贫工作资源整合不足、资金负担沉重、返贫现象反复的不足,是一种利于扶贫精准化的良好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社会企业 扶贫 精准化 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如一块丑陋的伤疤根植在中国乡村中,它是一种物质生活状态,却不单单因物质资源而贫瘠;它是一种呆滞而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现象,却会衍生更广泛而深层的贫穷。重病噩耗当头棒喝、身体残疾无法劳动的因病(残)致贫;子女教育不堪重负、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的因智(教)致贫;安于现状、好吃懒做的因懒致贫......

在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当下,现行扶贫工作仍存在资源整合不足、资金负担沉重、返贫现象反复的问题。怎样将扶贫工作更加的精准化,增强社会参与和社会整合,使这块伤疤被逐渐治愈呢?在笔者看来,反贫困不仅仅是解决温饱,应借助多主体的参与协助,促进贫困群体的脱贫和发展。

为寻找更广泛而有效的创新扶贫模式,笔者赴陕西西乡、江苏宜兴、江苏响水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深度了解真实农村的扶贫模式、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和真实需求,总结了创新扶贫主体的扶贫路径和理念,形成扶贫精准化的初始假设和命题,试图探讨除政府精准扶贫的主要扶贫方式之外,助力扶贫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二、典型案例初探

(一)“能人大户”的帮带

按照先富帮后富的逻辑,运用“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方式可谓轻松省力。以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为例,该镇是农业大镇,约13万亩地,耕地面积有118平方公里,63000多人口。但由于农户自己经营土地面积小、销售风险大,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难以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脱贫过程艰难而漫长。该镇倡导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贫困户的小亩土地集中到一些能人大户手中,将零散土地整合起来,由有种植技术和销售头脑的大户进行统一农业生产。

“政府托底+外地技术经验人员教授+本地能人大户+贫困户”,该扶贫模式能够将能人大户思维灵活、信息通畅、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的优势与村内贫困群体共享,解决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三无”现状,近距离的帮带、扶助和支持。该模式的优势有:(1)给予农户充分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其脱贫积极性。(2)提供基本的土地流转和向贫困户倾斜的就业机会,为贫困户降低销售风险、增大收入来源。(3)同村乡亲的帮带在乡村的熟人社会中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可以学习的技术、亲眼所见的生产、实实在在的收益使贫困户更愿意相信和参与。

但除自由、机会、熟悉之外,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是个人主导受个人因素影响较严重,无法保证扶贫工作的稳定和持续。

(二)农业合作社的整合

能人帮带受个人因素影响严重,那么一个集体性的组织是否可以避免这一弊端进一步优化扶贫模式呢?农业合作社是一种为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而形成的农村生产互助组织,但现今的合作社已不单为了降低风险指数,更能够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利用品牌效益保障社员利益。以江苏省宜兴市万石镇后洪村为例,该村村委会主任为带动全村致富,调研市场、请教专家,发现本村种植水芹的商机,于是承包土地种水芹,让村中贫困户认可并尝到甜头。由亏本到盈利,再到开发新品种申请专利,最后打响品牌、生产水芹相关产品、建立有限公司,贫困户也由旁观到参与,再到被吸纳被扶助。截至2013年已吸纳500多名社员,销售额超过五千多万元。

合作社产业扶贫能够高效的整合全村资源,是农村自主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它的优点在于:(1)能够统筹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2)由零散到集中促进了农业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虽然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和推广,但它依然存在一些不足:(1)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村民在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2)需兼备技术与管理能力并且一心为贫困群体着想的合作社领头人稀少(3)社员与合作社利益关系不紧密,许多优惠和福利被股东所享有,贫困户依然拮据。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该合作社策划了小规模的“水芹助老”项目,以尽量缓解合作社与贫困户的脱钩。他们吸纳了25位劳动能力极弱的贫困老人,将水芹生产加工过程中极简单轻松的工作分配给他们,并按标准给予工资。这样向贫困老人倾斜的项目使无力从事繁重农活或外出打工的老人能够自食其力以维持温饱。这样的项目是温情的,有着“准社会企业”的影子;但却不是可持续的,稳定的,仅仅勉强维持生存却谈不上脱贫和发展。

(三)社会企业的服务

“善经济”时代是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创新性、持续性、内生性和整合性并存的独特优势的社会企业发展的机遇。社会企业是指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的企业形式,其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对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区别于纯商业机构,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区别于纯公益,它强调财务可持续。它既承担社会责任,也承担经济风险;同时它的经济效益又能为其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一种持续并稳定的保障。

为探求社会企业助力扶贫的内生性,我们找到陕西省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该社会企业通过小额贷款、综合培训和助学公益三种业务,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脱贫和发展,覆盖8个镇,94个村,已使4万人受益,其中精准扶贫户占40%以上。通过深度访谈15位村民,我们发现,参与社会企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通过逐渐增加贷款使本金和利润不断上升,通过技术培训和销售指导使产销更加成熟,通过思想教育和讲座培训使这些常被忽视的群体被赋予信任和责任,在贫困妇女拥有话语权的同时也贫困户一反故步自封的常态积极脱贫。

社会企业的优势在于:(1)能够切实了解贫困群体真实意愿,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帮扶;(2)投资少、宜发展,有利于短期增收和长期持续发展;(3)有利于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其特长和潜能,增强脱贫主体的参与度;(4)思想文化方面的开导和教育是缓解文化贫困的一种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就业、成本,还兼顾上层建筑方面的贫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5)社会企业建立伊始,社会愿景的准绳能有效保证其在扶贫过程中的帮扶情怀和可持续发展,不易受功利等因素影响而不顾贫困户脱贫需求。

在扶贫对象的审核上,尽管不断优化服务,依然有贫困户因没有项目而无法被帮扶和服务。怎样在保证社会企业自我造血的底线下为贫困户出谋划策,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是社会企业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方向。在发展空间上,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使其缺乏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广阔田野,法将自主的社会企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反而使扶贫工作受到阻碍,政府和村民多让渡一点权力给社会企业,或许才能使社会企业的发展更加自由。

三、三种扶贫模式的对比分析

无论是能人大户帮带、农业合作社整合还是社会企业服务,三种模式均在不同的地域起到良好的扶贫效果。对比三者绝不是为了褒一贬二,而希望找出从整体而言更具稳定性、持续性和创新性的模式加以推广,模式间相互取长补短以形成更好的扶贫理路。

(1)扶贫手段。三者相同点在于均提供技术培训和经验指导,前两者还提供了就业机会,而社会企业则从源头方面提供了本金。但其金融扶贫不同于以往的粗放扶贫,而增添了除金钱之外的指导服务和人性关怀,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是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相比前两者社会企业更倾向于“授人以渔”,不止步于给予贫困户一个工作岗位,而是挖掘贫困户的能力并给予其脱贫的机会和资本。因此在扶贫手段方面社会企业没有短视,更利于扶贫工作的可持续甚至永续发展。

(2)社会愿景。从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无论富农个人亦或村内合作社,都不可能比社会企业服务贫困群体的决心更加坚定。有限公司会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合作社会照顾重要股东利益和合作社整体利益,在这样的社会愿景下的扶贫工作很容易向利益低头。而社会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社会愿景优先考虑并且作为基本底线和行业规范,没有个人盈利也没有股东分红,这样的组织对贫困户来说更值得依赖。

(3)扶贫效果。社会企业具有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也向贫困户普及着自我造血的意识,相比于前两种扶贫对于资金等资源的消耗而言,社会企业的理念是将资金等资源再生。不仅为了脱贫,而更用长远眼光思虑发展。立足于发展基础上的扶贫能够使返贫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有更好的扶贫效果。

综上,社会企业助力扶贫工作,具有提升精准力度、协同社会力量、促进民生发展的作用。在性质上,社会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公益性质能帮助推动地区建设。在理念上,它重视贫困群体的自主性,利于激发贫困群体参与度从而使脱贫主体与扶贫主体双向进行,以保证扶贫工作的高效运转。在资源上,社会企业的人才具有多样性,能够丰富扶贫内容,从知识和技术层面上能教予贫困群体可持续的谋生手段和方法,帮助缓解贫困问题。

四、社会企业助力扶贫精准化

社会企业扶贫的借鉴模式无疑是借贷给无抵押担保的穷人,同时自我造血并可持续发展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基本模式是“银行—担保人—贫困户”,充分利用了情感压力和人情压力以保证还款率。给予地位极低的妇女金钱和技能培训,前所未有的被重视和来自陌生人的相信、鼓励和帮助,激发了贫困妇女的潜能也坚定了其还款决心。

正如卢曼所言:“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尤其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本土社会企业扶贫的创新模式也基于信任。从信任出发的帮扶,从思想高度的指导,从技术方面的传授,以及市场信息的传递、发展理念的普及,本土社会企业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时扶贫工作变得有温度。相比类似施舍的慈善扶贫、冰冷高效的政策扶贫、短暂多变的个人扶贫,社会企业的扶贫更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精准扶贫是2014年以来国家针对扶贫工作出台的进一步政策,具有相对性、针对性、实效性。强调授人以渔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具有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企业家,这样的扶贫在“精准”的基础上增添了设身处地的“精细”和人性关怀的“精妙”。这一模式恰好为配合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为探讨社会创新的扶贫方式,为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范例与启示。

综上,虽然目前国内社会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尚处于发育阶段,发展空间尚且狭窄。但从扶贫方式、愿景、效果而言,社会企业对扶贫工作大有裨益,希望这可以为扶贫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贫困人群能够真正并长久地受益。

[1]汪伟楠.社会企业与扶贫领域的社会创新探析——以格莱珉银行与友成普融公司为例[J].新西部,2013(29).

[2]叶兴建.社会企业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可持续发展[J].农村减贫与治理.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