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开渠引水正当时
2017-11-24周神青
文︳周神青
农村金融:开渠引水正当时
文︳周神青
【重庆实践】生产要素流动
资金流动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和信贷约束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创新监管思路,探索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新机制。
2017年6月2日上午,大足区回龙镇白鹤村。
夏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洒在一片近百亩的西瓜地上。在这片地里,一个个西瓜静静地躺着,等待着人们的采摘。
杨成坤从远处走来,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令那张黝黑的脸盘泛着光泽。
杨成坤在一个西瓜边停了下来,然后蹲下,一只手将这个西瓜托起,另一只手对着它轻轻地拍了几下。
随着有通透感的“砰砰”声传来,杨成坤托瓜的那只手感到整个西瓜在手上开始颤动。随后,他咧着嘴笑了起来:“今天采摘正好。这一批西瓜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倘若在过去,你尽可以用瓜农或者西瓜种植能手来称呼杨成坤。而现在,对他更贴切的称谓是“西瓜种植大户”。
杨成坤说:“从过去种几亩地的西瓜,到现在种植近百亩,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办不到的。”
在大足,有很多与杨成坤有同样感受的种植大户,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
发展遭遇难题
今年52岁的杨成坤是大足区回龙镇白鹤村村民。
近年来,他不仅靠种植西瓜盖起了楼房,还打算等西瓜种植规模扩大后发展乡村旅游。
2016年,西瓜市场行情较好,杨成坤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却因资金不足而愁得睡不着觉。
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金星村千年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010年以来,陈雨和合作社成员通过自筹资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及花卉、林木种植,水产品和家畜、家禽养殖等,经济效益一直不错。
“2016年,我们合作社通过中药材、花卉、水产品种养殖,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陈雨说。
看到这么好的效益,合作社社员都急着扩大规模。然而,要扩大规模就得投入大量资金。
“我们申请贷款没有抵押物,民间融资不仅利息高,风险也大,单靠合作社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陈雨虽然着急,但也很是无奈。
由于农户、专业大户、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主体建设的房子、农业设施,种植的经果树木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不能进行抵押(质押)贷款,造成农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以致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举步维艰。
融资难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障碍,农村金融改革亟须深层次“破冰”。
撬动金融创新
如何解决农村农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摆在大足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下半年,一支由政府、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分赴全区各地,一场调研同时展开。
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份调研报告便摆在了区领导面前。
“经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融资需求,银行有涉农低息贷款,保险公司有农业保险业务。也就是说,各项政策、资源是有的,农村农业融资难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利用各方资源、优势来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融资障碍,关键在于我们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穿针引线工作。”该负责人同时表示。
如何做好这个穿针引线工作?大足区开始创新农村金融融资模式:
一是由市级财政、市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大足区供销集团以1∶1∶1的出资方式,筹资3000余万元组建区农村合作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并依托区供销社社有平台公司融资7000余万元;二是成立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互助社,吸纳会员;三是积极引导培育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根据这一模式,大足区将通过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成员互助等方式,做大资金池,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活水”激发活力
杨成坤是大足区创新农村金融融资模式的首批受益人。
2017年1月,大足区供销社在经过认真调查和仔细考量后,为杨成坤发放了2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
“拿到贷款后,我一口气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西瓜,规模也从去年的50多亩增加到今年的近百亩。”杨成坤说。
高中阶段由于存在高考的压力,教师与学生的时间都非常紧张,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优化教学策略,只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的习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也是如此,只能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系统地学习、练习,听课、练习、考试,循环往复,无暇顾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7年6月2日上午10点,杨成坤的西瓜地里,采摘西瓜的人干得热火朝天。而在地边,一辆辆装满西瓜的货车正整装待发。
“这些车装满后,将送到主城及全国各地的水果批发市场。今年西瓜价格好,要是没有区供销社的这笔贷款,估计今年要少赚十几万元。”杨成坤看着一车车的西瓜,很是开心。
而千年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雨和合作社的成员,则通过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互助社,申请到了50万元的信用贷款。
2017年,合作社通过这笔贷款,重点扩大了中药材和花卉种植。
“以现在这情况来看,今年收益将非常可观。”陈雨开心地说。
据了解,目前互助社已经有成员39家,资金达到6800余万元。在互助社里,成员通过信誉就可以进行担保贷款,并且贷款效率高、手续简便,互助社内放款还款速度都很快,资金周转频繁。
共筑风险保障
农村农业融资难问题解决后,大足区委、区政府又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农业生产仅靠信誉虽然能破解贷款难题,但金融机构必须考虑金融风险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必须加强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与商业贷款中风险由银行与客户承担有所不同,农村金融改革中强化了合作,构建了政府、银行、保险与农户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大足区金融办主任徐启伦介绍。
为此,大足区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资金互助社管理办法》及资产管理、投融资等制度,引入兜底策略和退出机制等方式,以应对涉农金融服务的复杂性。同时,采取聘请高管、实物抵押、公职人员担保、企业联保与社员股权抵押担保、“三权”抵押等方式,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不仅如此,在补偿机制上,大足区委、区政府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足区对因推进农村农业金融项目而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在核实情况后,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不仅如此,政府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涉农贷款贴息、信贷投入奖励及建立农业担保体系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徐启伦说。
“有了这些措施,我们贷款发展农业就有了政府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发展好了,金融机构对收回贷款也能够放心了,以后我们再贷款也方便了。”杨成坤说。
杨成坤打算明年再建设几个抗风险能力强的大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新品种,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