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2017-11-24景晓东
文 景晓东
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文 景晓东
目前,北京市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覆盖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用电、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体育运动、网络、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诸领域,时限跨越任何一个时段。安全教育的手段及技术有人人传授教育、人机演习培训、人环境访问教学、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培训等。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和训练师生员工识别危险,学会安全,解决“如何获得安全”的问题,并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演练。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作业所占据,教师往往在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的情况下,给学生讲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一些中小学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对于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则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传授,缺少应对策略、求生技能培养以及克服恐慌心理等教育。针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中的应对以及事故发生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都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从国外来看,美国非常重视中小学安全和安全教育,将学校安全立法视为国家教育目标,1994年颁布《2000目标:教育美国法》,2001年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学校还通过联合社区、警察局等部门开展安全讲座、体验式授课、“灾难演习”培训课程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日本在2006年制订了《学校安全法》草案,设置“学校安全职员”,在教学方面,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出发,编写专门的安全教材,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目标和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安排系统的安全教育,在班级活动、课外活动与各项活动中进行安全指导。
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参与。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命和安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事故发生时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及时逃生、学会生存。应在相关课程中加大安全教育内容,开设和完善安全教育课,通过各种音像资料、图片、案例和危机演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的逃生知识。
其次,搭建针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公共安全教育平台。将有关自然灾害的防范、卫生防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知识及技能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教育平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设计和完善针对各学段安全教育目标,形成教育递进层次,有利于学生理解操作。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制要求学校开展情境化演练。应要求北京中小学校每年都通过情境化演练,模拟事故现场,演练逃生办法,让学生切实掌握逃生的技能和技巧。
四是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教育。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学校。因此,要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投入,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力度,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 郭隆 实习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