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2017-11-24王建华
文/王建华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王建华
文化自信是国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作为讲授传统文化的传扬者——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方面起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系列活动,讲解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使学生从心底里理解、认同和吸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学;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了许多优秀灿烂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关于文化自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文化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而把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这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见。教师担负着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授给下一代的光荣使命,而历史学科又是各个学科的百科全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责任面前,历史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更是不言而喻。
一、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根源中寻找文化自信
(一)从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与艺术成就方面
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勤劳的中华民族在古代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在天文、气象,医药、数学和艺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因此,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还要精心备课,要通过丰富的材料,讲授我们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体会到文化自信。
(二)我国古代有100多项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
西汉前期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早于欧洲四个多世纪;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领先于欧洲一千七百多年;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发明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外国要早近一千年。这充分证明我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教师可以从这些文化源头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引导学生立足于国内外现实巩固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无论历经了怎样的磨难,历经了多少次危机,中华文明顽强的火种依然熊熊燃烧,不曾熄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让他们立志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发奋读书。
例如,可以从以下的现实热点着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航天强国;从辽宁号到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航母试水,推动我国向世界的中心又靠近了一步;20多年前坚决拒绝中国加入的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将坠入太平洋,到时只有中国有自己的空间站……历史教师通过这些事实展现了中国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和大国崛起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通过这些事实巩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悠久的历史记忆。春节凝结着华夏儿女对团圆美满的幸福生活的寄托,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端午节更是具有我国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屈原品行高洁、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感染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如何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节日中追寻灿烂辉煌的历史渊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考验着历史教师的智慧。
四、结语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自身要有广博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并且要在课堂上把这种坚定的自信心传给青少年,让他们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从思想觉悟上提高他们为祖国崛起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婧璇.文化自信:来自于历史深处来自当下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8-19,(005).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