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11-23赵妥
赵妥
【摘要】 目的 评价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
快速性房颤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 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转复时间、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0/46);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9.1%(41/4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 P>0.05)。研究组转复时间及心率分别为(157.9±124.8)min、(84.3±18.6)次/min;对照组分别为(211.8±
130.9)min、(68.4±11.5)次/min, 两组转复时间、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出现心动过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6);对照组中出现心动过缓1例, 低血压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 P>0.05)。结论 在快速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后者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前者, 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胺碘酮;普罗帕酮;快速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65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其在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均可见, 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出现, 此病症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 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 以维持窦性心律、转复心律为主要治疗目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 其中胺碘酮、普罗帕酮就是常用药物, 但由于药物不同所产生的药效也有所不同, 从而出现了较多争议。因此,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治疗快速性房颤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6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
年龄36~80岁, 平均年龄(58.4±8.0)岁, 病程2.5~46.5 h, 平均病程(24.9±11.5)h;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 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57.3±8.5)岁, 病程2.7~47.2 h, 平均病程(25.6±12.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快速性房颤诊断标准。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积极转复意愿, 且持续性房颤>6个月;左心房内径<55 mm;均为华法林有效抗凝3周后进行复律治疗。排除标准: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伴有心力衰竭、创伤、发热、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 确诊病情后, 均给予控制临床症状及原发病治疗, 监测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RS时间, 改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等常规治疗, 与此同时, 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 治疗, 200 mg/次, 2次/d, 口服, 每个月连用7 d, 连续用药3个月之后剂量减为100 mg/次, 以维持窦性心律。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1670)治疗, 口服, 450 mg/次, 3次/d, 连续用药3个月之后剂量减至300 mg/次, 以維持窦性心律。两组患者均每3个月复查1次动态心电图, 如患者出现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 则需加用1倍药量, 以维持窦性心律。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转复时间、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后, 心室率<100次/min, 房颤转为持续性窦性心律;有效:治疗后, 心室率<100次/min, 房颤没有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效:治疗后, 心室率>100次/min,
房颤没有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0/46);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9.1%(41/4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 P>0.05)。
2. 2 两组转复时间、心率比较 研究组转复时间及心率分别为(157.9±124.8)min、(84.3±18.6)次/min;对照组转复时间及心率分别为(211.8±130.9)min、(68.4±11.5)次/min;两组转复时间、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出现心动过缓
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6);对照组中出现心动过缓1例, 低血压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 P>0.05)。endprint
3 讨论
房颤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 通常情况下可将其分为急性房颤及慢性房颤, 急性房颤即初发且发病时间<24 h, 慢性房颤又分为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 [3]。在临床治疗房颤中, 如患者的窦性心律不能重建, 则需要及时控制心室率, 改善临床症状, 通过抗凝治疗, 消除动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此外, 该病症易引发较多并发症, 如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当并发症无法控制时, 需立即给予复律治疗。而快速性房颤多伴有胸闷及心悸等症状, 可引发血栓的形成及心房结构的改变。因此, 寻找有效治疗措施, 对提高复律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 通常采用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治疗, 但上述两种药物存在较多的争议。
胺碘酮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此药物可有效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 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 减慢传导速度,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4-6]。普罗帕酮是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 可有效降低心肌興奋性,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 延长传导, 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等优点[7-9]。本次研究发现,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经处理后, 不良反应均可有效缓解。由此可知, 以上两种药物在快速性房颤治疗中均有效果, 但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短, 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经处理后, 可有效缓解,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临床疗效均显著, 但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沙本炎.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5):718-719.
[2] 谢展雄, 梁翠霞, 王庆文, 等.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中国药房, 2015, 26(21): 2916-2918.
[3] 闫长春.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86例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26):3630-3631.
[4] 刘荣魁.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5):62-64.
[5] 马方.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5):127.
[6] 平杰.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比较. 医学综述, 2015, 21(3):560-561.
[7] 晏春林.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3):37-38.
[8] 徐振荣.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3):100.
[9] 霍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1):98.
[收稿日期:2017-0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