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
2017-11-23黄财旺
黄财旺
[摘 要]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是生活的重现与升华。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应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品德学习,有利于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关键词] 创设情景;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作用。”可见,恰如其分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具有重要地位。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实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求知的欲望,也可以使学习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品德与生活》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的问题,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品德与生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生活》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品德的教育。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
师:春姑娘一挥,世界万物都生机勃勃。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集会呢,让我们看看他们正在干什么吧!
(师拿出许多动物头饰让学生自己选择,请他们模拟动物集会的情景,展示动物的特点。)
(顿时,教室里安静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朵朵美丽的浪花。片刻,小手如林——)
生1:(飞舞着双臂,如蝴蝶翩翩起舞)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春天来了,花儿姐姐正招呼我快乐地传播花粉呢。
生2:我是一只小燕子,我从南方飞回来了。哦,春天真好呀!
师:小燕子,你这几天在干什么呀?
生2:(演示捉虫子的动作)我在捉害虫呢!
师:你可真勤劳呀!
生3:(半蹲着,迈着沉重的步子)哞……哞……我是一头牛,我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奶。
生4:(挥舞着翅膀)我长得像猫,但不是猫,专门捉田鼠,大家猜猜,我是谁?
大家欢呼着:是猫头鹰!
……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今后你们将怎样和动物相处呢?
生5: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生6:我今后不再捉青蛙了!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喜欢上了要学的内容,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方式时,要从学生兴奋点出发,激起他们对知识内涵和社会奥秘的探索热情。如在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乐于表现的欲望,摒弃传统的让学生说说对动物的了解,而是让学生扮演小动物,在扮演情境中了解动物的特点。这样一来,演的学生演得逼真,说得充分,听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对动物的了解也就轻松地掌握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抄教案。教师应该冲破樊篱,不唯“教案”是举,不唯“教材”是经,一定要选取学生喜欢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创设趣味性情境
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满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一个欢乐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品德与社会》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多媒体,使《品德与生活》的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让他们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得以绽放。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世界的认知比较浅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尝辄止的,不能深入去探知。针对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趣味的情景,一步一步慢慢地牵引他们走向更深处。如在教学《秋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
在上这一课的前一周,教师先和学生说道:“孩子们,秋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你能在生活中找到秋天的踪迹吗?”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奇地说:“老师是到生活中去找吗?”“是的,有信心找到秋天吗?”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能找到秋天。看来课前让学生去生活中找秋天这一举措已经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肯定会很快走进秋天。
转眼间就到了上《秋天在哪里》这一节课,教师还没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大呼:“老师,我们找到了秋天。” “孩子们,你们能说说在哪儿找到秋天的吗?你找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有的说看到菜园里那又黄又大的南瓜就知道秋天来了;有的孩子说树叶在慢慢地变黄;有的说路上的野菊花已经在盛开说明秋天到了人间;有的说蟋蟀叫得特别欢的时候说明秋天已经来到人间;有的说秋天到了,我家门前的柿子就红了……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无不说明学生找到了秋天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说说看,老师会在什么地方找到秋天?”在学生一番猜测后,教师又播放了一段关于不同地方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找秋天。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很快能发现还有许多事物的出现都能看出秋天来了。如菜市场里的大闸蟹、校园里的桂花散发出香气、人们把身上的短裤短褂换成长裤长褂等等都能说明秋天来了。这些情景的创设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添了课堂的情趣。
三、创设可探性情境
探索是学习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品德教学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设置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如在《出行的学问》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情境是:暑假到了,明明要出去广州游玩,你会提醒明明要注意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来帮助明明,学生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要注意当地的气候”“明明要研究出行的路线以及交通工具”“明明要看天气预报,不能在天氣恶劣的情况下出行”“明明要带上常用的药物与地图”等等。从这些建议中,学生明白了出行也是一门学问,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兴趣。在本活动中,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再如执教《做时间的主人》一文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叫丁丁的小孩不爱惜时间,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事情,他需要两个小时,有时候还不能做好。有一天,他要和妈妈去外地参加钢琴比赛,可由于他的拖拖拉拉,因而他和妈妈没有赶上火车。他们只好望着远去的火车叹气,白白失去了一次机会。这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这样的丁丁吗?如果你是丁丁,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后都说出了自己的做法。虽然学生的做法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思考、去得出结论,远远比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教有作用、有艺术。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让情境多一份可探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思考,也勇于思考。
总之,如果《品德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以精彩展现,那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离不开情境的创设。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有生活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可探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徐艳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