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
2017-11-23韩虹
韩虹
电影《大话西游》(香港彩星公司,1995年出品)问世以来,关于它的评价,人们一直众说纷纭,它甚至被评为年度最差电影之一。《大话西游》以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为故事原型,在观众对《西游记》本身的认识基础上,赋予了人物新的意识,却没有改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定局,所以影片的结局在观众的意料之中,发展却在情理之外,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孙悟空西游取经之前由正常人向取经人的蜕变。
在电影技巧方面,影片运用了戏仿、时空转换、多角度叙述、隐喻等手法,同时加入了京剧、流行音乐、无厘头等不同的文化元素,实现了对传统经典的解构与建构,达到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也许正因为影片“陌生化”的处理,这部影片在完成师徒四人的叙事之后,才增加了“无厘头”的笑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在观影时,更多的是享受一种无厘头的叙事感与幽默感,观者与主人公都处于电影的欢愉状态。但作为导演,周星驰曾这样评价《大话西游》:“我一直以为自己拍的是悲剧,没料到出街后却全变成喜剧。”无疑,当面对一个“无厘头”十足的影片时,观者往往采用最简单的观影方式,他不用思考就会瞬间带入影片,不假思索地走进这场导演精心编织的虚假狂欢中。然而,狂欢是属于群体的,是一种融入;狂欢过后,却是一种悲凉,是属于个人的,就像影片的结尾——“他好像条狗啊”。《大话西游》以狂欢吸引了观者,但它的实质在于让观者体验狂欢之后的悲凉,喜只是它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悲则是它隐匿在海水深处的全部。
一、月光宝盒——王的意志
影片的开始,孙悟空就以一个大逆不道的形象出现在观者的视线内,他的形象更近于还没有成为孙悟空前的“顽猴”。在取经途中,他要与牛魔王合谋杀害唐僧,夺取月光宝盒,当观音大士闻讯赶来后,他还是振振有词,不知悔改,以至于观音要除去他,以免祸害苍生。但作为师父的唐僧愿以命相换,观音遂令悟空五百年后投胎做人,赎其罪孽。影片发展于此,已经向人们透露了后续情节的发展是以孙悟空的赎罪展开的,他的转世便意味着惩罚的开始。
影片以五百年前为起点,后续故事的发展却是在五百年后展开的,这里便出现了时间的断裂与延长。那么该如何让转世的孙悟空即至尊宝在时光中穿越呢?导演设置了一个神器——月光宝盒。月光宝盒是盘丝大仙紫霞的宝物,至尊宝为了救白晶晶,使用月光宝盒来逆转时间,但几次使用后,月光宝盒出现了故障,竟将至尊宝带回了五百年之前。在此,月光宝盒缝合了断裂的时间,也重新整合了至尊宝的人生,使得影片实现了时间与人物的双重回归。在时间与空间的转化上,月光宝盒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至尊宝可以念出启动月光宝盒的咒语,却不能真正控制月光宝盒,他要逆转时间的行为看似可以成功,实质上却蕴含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他可以偶然到达那个时间点,但注定救不了白晶晶,而他使用月光宝盒这一行为必然会带他回到五百年前。这里时间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已经揭示得淋漓尽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时间是玩骰子的儿童,王是儿童。”那么,在整个影片中谁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时间的王呢?这个答案在影片的开始便是一目了然的——观音大士是王,是掌权者,她操纵着一切。正是她安排了孙悟空的转世,因此,至尊宝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才是月光宝盒的主人。作为孙悟空的转世,至尊宝的出现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消逝,从时间的线性来看,至尊宝是在走向未来,但从因缘来讲,他却是在倒退,他一步步地走向过去。在观音大士这位“王”的意志下,时间失却了自己的客觀性与流变性,它变成了可以通过月光宝盒来控制的工具。时间看似过了五百年,但最终回到了起点,就像孙悟空永远也逃不出五指山一样,回到五百年前是月光宝盒替他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王”的意志。
二、紧箍咒——命运的枷锁
影片中,孙悟空的悲剧沿袭了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他的悲剧是无法化解的,就像俄狄浦斯一样,他们都不能摆脱命运的枷锁。影片的开始并非从五岳山下的客栈开始,而是由孙悟空的投胎赎罪开始的。接下来,当春十三娘在客栈寻找脚底有三颗痣的人时,观者就很自然地产生遐想:脚底有三颗痣的人一定是孙悟空的转世。因此,观者也开始不自觉地跟着电影寻找脚底有三颗痣的人,急于看到转世后的孙悟空。
至尊宝作为孙悟空的转世,是以土匪头的形象出现的,他带领一群土匪混迹于沙漠,逍遥自在。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他之所以浑浑噩噩,是因为他处于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之中,他的生活是一种凡人式的土匪生活。这种平凡的生活首先被春十三娘打破,她来寻找孙悟空,这意味着至尊宝向孙悟空的回归。从春十三、菩提老祖的口中,至尊宝实现了自我的第一次确认,他从他者口中得知自己是孙悟空,但对于他者的指证,至尊宝一直处于一种不相信的状态。直到回到五百年前,紫霞为他盖上记号——三颗痣,他才发觉自己真的是孙悟空,但此时的他没有自觉做回真实的自己,他还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获取月光宝盒,去完成最初救白晶晶的愿望,梦想着过凡人的生活。可是,谁又可以敌过命运的安排?孙悟空是注定要去西天取经的,这个结局写在了五百年之前。至尊宝回到五百年之前,走的是一条已被确定的路。
至尊宝是因孙悟空的赎罪而存在的,赎罪意味着痛苦,那么他是何时开始赎罪的呢?应该是在遇到紫霞之后。紫霞留在他心中的一滴泪,使他确证了自己的爱情。爱情应该是幸福的,可是至尊宝的爱情是不幸的,正是因为爱他遭受痛苦,他在选择爱的同时也选择了放弃爱。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用一句话对爱情做了最好的阐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所以,对于孙悟空来说,用爱情来惩罚他,是对孙悟空最大的惩罚,有什么痛苦比想爱却不能爱,来得那么撕心裂肺呢?为了救紫霞,面对强大的牛魔王,至尊宝选择了戴上紧箍成为孙悟空,孙悟空有能力救紫霞,但没有能力守护她,作为孙悟空,他没有作为小我的爱,他的爱属于苍生。戴上金箍,意味着至尊宝向孙悟空回归的完成,象征着命运对孙悟空的牵制。最重要的是,他不是被别人逼迫着戴上金箍的,而是自愿的,自愿也意味着他自愿接受金箍的束缚。在至尊宝戴上金箍那一刻,观音问:你戴上这个金箍,就必须舍弃凡间的一切情欲,你可后悔?这样的问题着实讽刺,正是她为孙悟空设定了这样的赎罪道路,戴上金箍意味着实现惩罚。既然这是转世惩罚,所以戴上金箍象征着一切又回到了既定的道路,回到了师徒四人取经的既定场合。endprint
三、孙悟空——狗
影片结尾,师徒四人借助月光宝盒离开了快要爆炸的城市,苏醒后的孙悟空发现自己又在五百年以前,猪八戒过来催他上路,原来他所经历的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是自己的一场梦。孙悟空的成长是在梦中完成的,这个梦既真切又缥缈,好像发生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这是孙悟空的一次成长。影片中,对于孙悟空来说,在梦中,他找到了去西天取经的理由,梦中所经历的一切可以看作他思想的一次转化,他只有转化才能成仙。但是,对于走上成仙道路的自己,孙悟空借至尊宝之口评价道:“他好像条狗啊!”
以“他好像条狗啊!”作為影片的结束,表明了孙悟空对自己命运的屈服,他由开始的反抗变成了最后的认命。这种认命的完成是以一个悖论开始的,作为至尊宝,他没有济世的愿望,对取经也不感兴趣,但为了救紫霞,他必须化身为孙悟空,但变成孙悟空意味着必须舍弃七情六欲,不可以再爱。正是因为这个悖论,变为孙悟空的至尊宝才会如此心痛纠结。梦醒之后,孙悟空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神游,他发现白晶晶是大街上卖豆腐的,二当家中了状元,怎么可能会去跟自己当强盗,而且白晶晶是二当家的老婆,怎么可以和自己发生轰轰烈烈的爱情?原来他所反抗的一切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一切的反抗只存在于梦中,现实还是真切地摆在眼前,他最终还是要在八戒的催促下上路的。当看到城墙上夕阳武士拒绝女子时,孙悟空把自己仅存的叛逆送给了夕阳武士,通过夕阳武士实现了自己梦中对于紫霞的爱,替夕阳武士许下了爱的承诺,随后,他甩甩衣袖,追随唐僧继续前行,他变成了命运的一条狗。
四、结语
这部电影从孙悟空的转世开始,最后又归于既定的取经之路,电影的结局同时又意味着一个故事的开始。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孙悟空不愿成为取经人所作的反抗,但他的反抗注定是失败的,因为谁都无法战胜已先验存在的命运。孙悟空的反抗是痛苦的也是无谓的,他最开始已经被命运摆布,月光宝盒欺骗了他,他还傻傻地以为通过月光宝盒可以救活自己的所爱之人,却不知已被拉回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在这里,他发现了自己的真爱——紫霞,可是命运总是残忍的,他刚刚发现爱,就要断绝爱,牛魔王出现了、紧箍也出现了,他因为爱紫霞,所以自愿戴上了命运的枷锁,他为了爱而选择了不爱,变成了取经人,最终成为被命运锁链拷牢的一条狗。
为什么很多看懂《大话西游》的人会觉得它是一部悲剧呢?因为看完整部电影,观者会对孙悟空和紫霞仙子的爱情充满遗憾,还会从孙悟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只顽猴是年轻时的人,而孙悟空则是成长之后的人,对于人们而言,成长就好像做了一场梦,因为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对于人们来讲,紫霞仙子代表了一种美好的梦想,是年轻时心里的种子。观音大士象征的则是时间,那么无情,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每个人都是一种无力的存在。牛魔王代表的是这个社会的一种阻碍力量,是一个破坏者的形象,是人们完成自己梦想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年轻、梦想、时间、阻碍,它们交织出现在人生中,年轻时,人们总以为时间很多,有很多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当你真的决定要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晚了,这是一种时间的无力感,同样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力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阐释的也是这个道理。人们最后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引用影片结尾的这句话“他好像一条狗啊”。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