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雀巢努力跨界,用洋气迎合年轻人
2017-11-23侯隽
侯隽
近日,雀巢咖啡“感CAFE”快闪店在北京开业,这是“雀巢咖啡”进入中国近30年来首次开设快闪“咖啡店”。
此前,雀巢宣布通过收购获得BlueBottleCoffee(蓝瓶咖啡)公司的多数股权,该公司是一家高端专业咖啡烘焙及零售商,雀巢此举正式宣布涉足快速增长的超高端咖啡连锁店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雀巢咖啡”品牌周边微商城也正式上线,销售笔记本、保温杯和背包等周边产品。
作为一家在快消行业内谨慎而保守的外资企业代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雀巢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一系列跨界尝试。
快闪店能让品牌变“洋气”?
“我们希望以一些新的方式跟年轻消费者在未来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无论以快闪咖啡店还是以其他形式,都是希望离消费者越近越好。”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资深副总裁葛文對《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快闪店外语名为Pop-upshop或temporarystore,在英语中有“突然弹出”之意,指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设置临时性的铺位。这种业态的经营方式,往往是事先不做任何大型宣传,到时店铺突然涌现在街头某处,快速吸引消费者,经营短暂时间,旋即又消失不见。
2003年,全球第一家快闪店诞生于纽约SOHO区,鞋履品牌Dr.Martens开设了一间快闪店,最终的销售效果十分亮眼。从此,快闪店风靡全球,2015年开始在中国流行,从爱马仕、香奈儿到adidas、nike等知名品牌,不惜重金聘请知名设计师和影视明星,在一线城市的地标附近进行快闪店体验营销。
贝恩的新生代报告显示,传统的内容营销方法已经不再有效,超过3/4的“新消费者”(包括出生在1980年后的千禧一代)对现场感和即时体验感兴趣。
作为全球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厂商,雀巢自然希望摆脱“中年”标签,积极谋求更加年轻和时尚的品牌形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最近三四年间的变化巨大,我们团队也有很大的压力。”葛文说。他希望雀巢咖啡继续保持目前优势,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咨询公司英敏特的报告,我国咖啡消费每年增速达15%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的2%,其中学生和白领人群正成长为消费主力军。目前中国咖啡市场上速溶、即饮和现磨三大类的比例约为7:2:1,而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超87%。以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当人均GDP和消费水平提升后,人们对咖啡的偏好会从速溶、咖啡店逐渐转向现磨。
虽然咖啡消费在国内增长强劲,但速溶咖啡的市场却有萎缩趋势。雀巢在中国保有最高的速溶咖啡市场份额,不过葛文也承认,在过去三年中,雀巢速溶咖啡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但今年增速回落到个位数。雀巢2016年全年业绩显示,其大中华地区销售额为65.4亿瑞士法郎(约4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4%。
另一方面,其他外资连锁巨头星巴克、COSTA等不断加速在中国开店,日本上岛咖啡董事上岛昌佐郎表示,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咖啡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让人吃惊,“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不仅仅是茶叶之国,也会是咖啡之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无论是收购蓝瓶咖啡,还是开设快闪店,雀巢都在尽力打动年轻消费者。“百年企业大多正在遭遇品牌、产品老化的问题。更新激活产品线,及早调整中长期战略,巩固在咖啡领域的话语权,用不同的形式、不同档次的产品去迎合不同消费者,是雀巢正在做的事。”朱丹蓬说。
消费升级难题如何破
显然,并不是开一家快闪店就能让年轻消费者爱上自己,消费升级是所有快消企业的必答题。
对此,葛文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雀巢不排除未来在中国开设自己的咖啡店,或者收购中国本土咖啡连锁品牌的可能性,“我们会非常活跃,也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事实上,雀巢在资本市场进行了接连几起并购和合作,加速自己的改造。
2017年6月,雀巢收购了一家专送健康食物的外卖公司Freshly;9月,雀巢收购了一个初创食品公司SweetEarth,同时也抛售了一些零食糖果类的业务。
2017年9月19日,徐福记旗下巧克力奇欧比品牌宣布升级为雀巢奇欧比,并将于今年秋季上市。这是继2011年雀巢收购徐福记后,首次大幅度整合并发力中国糖果中高端市场。
此外,在花费5亿美元收购蓝瓶后,雀巢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计划今年年底前开设55家新店。目前,蓝瓶咖啡拥有50多家分店,并获得摩根士丹利、富达等投资者的注资。星巴克管理层曾经说过,独立的时尚咖啡店是其业务的最大威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蓝瓶咖啡被雀巢收购,这家连锁咖啡店有望成为雀巢对抗星巴克的一个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9月19日,雀巢公司还宣布与京东集团推出语音识别智能家庭营养健康助手。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士德表示,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雀巢每两到三年就要重新定位和更新战略,跨界布局不仅希望覆盖更多消费者,也希望借助智能产品收集用户信息,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包括雀巢、达能、宝洁在内,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转变:一方面在产品端向中高端的高利润产品发展;另一方面则在研究如何布局未来。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老一代消费者对品牌有忠诚度,但年轻一代消费者则偏向产品为主、品牌为辅、价格为补充的模式。雀巢的一系列举动在品牌最大化延伸等方面意图明显,但也有大数据支持方面的考虑,借此完善数据平台,让其有足够的数据和论据来支撑其未来对中国市场产品线的布局。
宝洁选择瘦身、雀巢努力“洋气”、达能不断携手中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大变革下,这些跨国企业对于这道必答题的答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