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省异地就医迎来新时代

2017-11-23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跨省异地备案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西 捷

跨省异地就医迎来新时代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西 捷

众所周知,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各地医疗水平差距较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在异地长期居住、生活或工作,也有很多人因患重病大病,从偏远地区来到医疗资源更加充足的大城市就诊。异地就医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异地就医之后的医保报销,手续复杂,流程繁琐,一直被大家所诟病。

前不久,国家人社部发布消息,截至9月25日,人社部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级定点医院已联接入网。这意味着,我国已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异地就医之后的医保报销,再也不用就医者往返奔波,从此——

今年9月底,来自人社部的一个消息让中国的老百姓欢欣鼓舞:截至9月25日,人社部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级定点医院已联接入网。这意味着,我国已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对接,系统运行平稳有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数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众已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便利。

家在黑龙江省的林阿姨退休后随女儿生活在北京,日子一长,看病就医的烦恼渐渐凸显——林阿姨年纪大了,时常咳嗽,在京看病的钱都必须自己先垫付,然后再把住院收费的材料送回黑龙江,常常要等半年以上才能拿到报销的费用,遇到垫钱多的时候,家里经济颇感吃紧。有时一忙起来,只能拜托老家的亲戚帮忙办理报销,非常麻烦。

今年8月初,林阿姨被确诊为肺癌。医院了解到林阿姨的情况,向她介绍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林阿姨的女儿随即赶回黑龙江为母亲办理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北京安贞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清华长庚医院为备案医院。很快,林阿姨登记入院并接受了手术。在出院后的第3天就完成了费用结算。这次住院花费10万余元,直接结算后医保基金支付了75000余元,林阿姨实际支付为25000余元。实实在在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极大减轻了林阿姨垫付资金的压力,也减少了准备材料、往返报销的奔波之苦。

那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究竟包含些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项有哪些?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实惠呢?

异地结算“15字政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介绍,目前,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已全面联通所有统筹地区、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各类医保制度,服务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4类跨省就医人群,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各地承担跨省异地就医任务比较重的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甲定点医院已连接入网。需要跨省异地就医并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的参保人员达到162万人,各省归集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8.8亿元。实现跨省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4.1万人次,基金支付5.6亿元,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1.36万元。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和政策知晓度的提高,直接结算人次快速增加。例如,仅9月25日一天,结算人次就达到1115人次,单日结算首次突破千人,每日直接结算资金超过2000多万元。

对于患者来说,结算信息系统是怎么建立的、省级之间的账户是怎么付款的,似乎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有了这个政策之后,他们去外地看病,能报销多少钱,什么样的药能报,什么样的药不能报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唐霁松介绍,对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主要政策,概括起来讲就是15个字——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

具体来说,“就医地目录”就是参保人员跨省就医时原则上执行就医地的支付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参保地政策”就是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的支付政策,这些支付政策包括医保基金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就医地管理”是指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的时候,就医地经办机构要为异地就医人员提供和本地参保人员相同的服务和管理,包括咨询服务、医疗信息的记录、医疗行为的监控、医疗费用的审核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符合条件的河北某市的参保人员到北京就医,他看病时执行的是北京的目录,但是基金支付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还是执行河北所在市的政策;同时他到北京就医,北京市经办机构要像对待本地参保人一样给他提供同样的服务和管理。

结算流程分三步

从流程和环节来看,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介绍说,为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个工程绝大部分环节和流程都不需要直接和群众见面,而是通过两个途径结算:一是通过国家结算系统自动完成,二是国家各级经办机构之间后台来操作完成。群众需要参与和重点把握的环节有哪些?就是3句话、10个字:“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先备案”要求参保人员跨省就医前,需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目前全国有统一的备案表,要采集的关键信息是两条。一是要说清楚备案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出去常驻、异地安置、在外工作,还是转诊转院,要把原因告诉经办机构。二是要去什么地方,是去北京还是去海南。经办机构采集这两个关键信息后,传到国家的结算系统、相关的地区和医疗机构,其他的信息社保卡都有,比如姓名、卡号不需要另外采集。

“选定点”就是选择异地就医的医院。比如选择去北京、上海看病,要到这些地方的跨省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去。现在88%的三级医疗机构都在网上,有10个省份所有的三级医疗机构都是跨省的定点机构。其中,北京市率先实现所有有床位的医院,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都是跨省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676家。上海也实现了所有的三级、二级医院有床位的全部联网。参保人员到外地可以选择的医疗机构范围越来越大。

(参保人员可以登录网站“社会保险网上查询系统”,实时在线查询最新地区及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情况。在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及就医时,可从公布的名单中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以便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编者注。)

最后“持卡就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参保人员一定要持社保卡办理入院和结算。黄华波介绍,在北京的一些医院就发现,有些患者在入院时没有持卡,医院误认为这名患者是自费人员,就为他办理了全自费住院,出院时就很难转为跨省直接结算。黄华波说,我们看了医院记录,医保患者是24个,其中能够直接结算的只有8个,所以提醒医保患者,“有社保卡的要尽可能持卡入院”。

社保卡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人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宋京燕介绍,它是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这个唯一凭证包括两大核心功能:一是身份凭证,二是结算工具。“也就是说,患者在参保地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后,到就医地医院看病时,只需要携带这张社会保障卡就可以完成本人的身份识别、参保地的判断,直接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

据了解,该政策将覆盖各类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人员目前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比如有一些驻外办事处,这些员工长期在外工作)和异地转诊人员。

一些地方还将符合条件的异地急诊住院纳入转诊范围。比如回原籍居住的退休知青,原来在某一个地方,现在回到原籍,但是他的参保地还在原来的地方。比如在北京随子女居住帮带孩子的老年人,以及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水平有限,需要到外地、外省就医的患者,都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受益者。从目前已结算人员的结构分析,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占39%,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占10.3%,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如驻外办事处等,或在外地急诊就医)达1.6%,异地转诊人员占49.1%。

>> 扩展阅读

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进展明显

异地就医报销难,同样也困扰着不少农村患者。如今,随着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出,这一局面正在改变。

以前,许多农村患者住院后,要经过乡镇、县,再到市一级,才能报销,等拿到钱又得经过一段时间,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新农合异地就医患者转诊和结算报销工作。患者到省外的“跨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可在医院结算窗口直接结算,患者只需支付自付费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监察专员聂春雷表示,截至8月底,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展良好。全国共开通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遍布31个省份。2017年1~8月,全国共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91.4万人次,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5496.3元;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18235人次,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7677.5元。

此外,聂春雷特别提到,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纳入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减轻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的就医负担。9省份已基本实现新农合与大病保险省内“一站式”结算。安徽、海南还将民政救助资金纳入“一站式”结算范围。贵州毕节、遵义等地已经实现首批全国范围内新农合与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覆盖1600多万参合人口。

猜你喜欢

跨省异地备案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川渝人社数十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
异地结算 攻一攻跨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