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11-23曹兰芳李颖文王建林杨志秀罗丽华
曹兰芳 李颖文 王建林 杨志秀 罗丽华
·论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
曹兰芳 李颖文 王建林 杨志秀 罗丽华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记录DWI阳性病灶位置、大小、数目等。根据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与DWI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发病至DWI检查时间、临床症状、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比较2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与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DWI阳性责任病灶检出率为38.2%显著高于T1WI+T2WI检查与FLAIR检查(Plt;0.05)。DWI阳性组发作次数gt;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患者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lt;0.05)。 DWI阳性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与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lt;0.05)。结论发作次数gt;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是DWI异常独立相关因素。DWI检查有助于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对患者临床转归具有提示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24 h内可完全恢复[1]。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内有较高缺血性卒中风险,对短暂性脑缺血进行及时准确评估,可以帮助医师制定积极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风险。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脑生理状态信息,在颅内病变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2]。本研究选取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DWI检查,探讨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9.46±11.43)岁;临床症状:头晕63例,复视23例,失语42例,记忆障碍28例,运动障碍49例,肢体麻木76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4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25例,冠心病32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3],经MRI证实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2 h内完成DWI检查;(3)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结构性脑疾病;(2)出血、占位、硬膜下水肿等其他病灶;(3)严重运动、视听障碍致生活不能自理;(4)MRI检查禁忌。
1.4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Intera 1.5T超导型临床医用磁共振成像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2 h内完成MRI检查。首先行常规颅脑MRI扫描,包括T1WI(TR 500 ms,TE 4.6 ms),T2WI(TR 4 000 ms,TE 100 ms),FLAIR(TR 7 000 ms,TE 108 ms),扫描参数:层厚6 mm,间隔1.5 mm,视角24 cm×24 cm,矩阵256×256。MRI常规扫描完成后再行DWI序列(TR 10 000 ms,TE 107 ms)扫描,采用回波平面成像技术,扫描参数:层厚6 mm,间隔1.5 mm,视野角24 cm×24 cm,矩阵 128×128,b值分别为0.500 s/mm2与1 000 s/mm2。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负责阅片,DWI图像存在异常高信号判定为DWI阳性,无异常高信号判定为DWI阴性,记录DWI阳性病灶位置、大小、数目等。
1.5 临床因素与随访 收集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发病至DWI检查时间、临床症状以及合并疾病。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复视、失语、记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麻木等。高血压诊断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高脂血症诊断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6],总胆固醇(TC)≥6.22 mmol/L,或三酰甘油(TG)≥2.26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冠心病诊断参考WTO冠心病诊断标准[7]。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复发与脑梗死发生情况。脑梗死诊断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8]。
2 结果
2.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WI表现 本研究纳入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4例患者DWI检查可见异常病灶,其余55例患者DWI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阳性率为38.2%。34例DWI阳性患者包括单发病灶13例与多发病灶21例,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放射冠16例,大脑皮质10例,大脑皮质下2例,小脑2例,脑干4例。见图1、2。
图1 男,62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 h行MRI检查;①DWI上可见基底节区高信号责任病灶;②T1WI上未显示病灶
图2 女,49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26 h行MRI检查;①DWI上可见左侧脑室旁高信号责任病灶;②FLAIR上未显示病灶
2.2 MRI不同序列诊断结果比较 T1WI+T2WI阳性责任病灶检出率与FL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Pgt;0.05)。DWI阳性责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T1WI+T2WI与FLAIR检查(χ2值分别为9.011、12.749,Plt;0.05)。见表1。
表1 MRI不同序列诊断结果比较 n=89,例(%)
注:与T1WI+T2WI比较,*Plt;0.05;与FLAIR比较,#Plt;0.05
2.3 不同DWI检查结果的临床资料比较 2组年龄、性别比、发病至DWI检查时间、头晕、复视、记忆障碍、肢体麻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DWI阳性组发作次数gt;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患者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lt;0.05)。见表2。
表2 不同DWI检查结果的临床资料比较 例(%)
2.4 DWI检查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失语、运动障碍与DWI阳性相关。见表3。
表3 DWI检查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2.5 不同DWI检查结果的临床转归 DWI阳性组无再发卒中率显著低于DWI阴性组(Plt;0.05),再发短暂性脑缺血与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lt;0.05)。见表4。
表4 不同DWI结果的临床转归 例(%)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突发、短暂、可逆的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与缺血性脑卒中相似[9]。过去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持续时间短,神经功能损伤可恢复,是一种良性脑血管疾病[10]。但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与临床实践积累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提示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不能单纯依靠症状持续时间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因此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
DWI是一种检测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无创MRI技术,与常规MRI成像不同,DWI主要反映分子弥散运动,即水分子在温度驱使下进行的随机、无规则的自由扩散运动[11]。弥散运动在常规MRI扫描中信号微弱,DWI则在MRI原有脉冲序列上加上一对梯度脉冲,提高对弥散运动敏感性,获取水分子弥散运动磁共振图像。在正常生理状况下,水分子弥散运动不受限制,在DW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细胞肿胀破坏,细胞膜去极化,水分子流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在DWI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卢晓冬等[12]指出DWI具有特殊成像机制,可以提供颅内病变信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李舒杰[13]发现DWI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高敏感性,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检查。本研究中3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DWI阳性灶患者共125例,与常规MRI检查比较,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T1WI+T2WI与FLAIR序列,提示DW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病灶检出方面较常规MRI检查具有明显优越性。脑缺血反复发作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可以累计叠加,发作频率越高脑梗死可能性越大。相关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越频繁,DWI阳性灶可能性越高[14]。本研究显示,DWI阳性组发作次数gt;3次患者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组,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与DWI阳性灶可能性呈正相关。以往研究证实,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与病灶阳性率存在紧密联系[15]。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持续表明引起脑缺血因素可能仍存在并持续作用,影响正常脑血流循环,加剧脑组织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1 h,脑梗死风险显著上升[16]。本研究显示症状持续时间≥1 h是DWI阳性灶独立相关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症状与DWI异常存在一定联系,本研究显示失语与运动障碍是DWI阳性独立相关因素。可能由于皮质较大范围缺血易造成失语等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发生高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动脉分支阻塞,在栓子崩解后可能导致缺血中心区形成梗死,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DWI检查不仅在短暂性脑缺血责任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致脑组织损伤的转归也具有重要预示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异常患者具有更高再发卒中风险[17]。本研究显示,DWI阳性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与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阴性组,DWI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临床转归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可能由于检出DWI责任病灶患者普遍存在高级神经功能缺失、运动障碍,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也高于其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危险性。
综上,DWI检查对短暂性脑出血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提示作用,为短暂性脑缺血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1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等.缺血预适应训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57-259.
2 崔会娟,李文英,郭海云,等.MRI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2-105.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54-16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79-616.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447-498.
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9:390-419.
7 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75-76.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9 郝军,刘之荣.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113-115.
10 姬卫东,方岩,王遂山,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关系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82-385.
11 王海宝,刘灿,贾媛,等.DWI及动态增强MRI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34-1236.
12 卢晓冬,杨明,何业银,等.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9-21.
13 李舒杰.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江苏医药,2015,41:1714-1715.
14 王光胜,周倩茹,童道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919-921.
15 孟育飞,周存和,贺丹,等.TIA患者不同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281-286.
16 王旭,祁宝昌,鞠维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2016,33:916-919.
17 赵立军.不同评分方法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继发脑梗死风险的临床价值.山西医药杂志,2017,46:499-5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7.22.019
650021 昆明市,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曹兰芳、王建林、杨志秀、罗丽华),放射科核磁共振室(李颖文)
R 743.31
A
1002-7386(2017)22-3436-04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