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充电站是加油站的未来吗?

2017-11-23黄耀鹏

中国汽车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壳牌充电站加油站

□ 本刊记者 黄耀鹏

“转型”充电站是加油站的未来吗?

□ 本刊记者 黄耀鹏

政府对已经培育起来的市场,退出意愿远大于扶持。

如果开发非电业务(比目前的非油业务规模更大)失利,前景是相当糟糕的。

倒退20年,石油天然气巨头不会缺席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列。如今,它们将席位让给科技公司。石油的黄昏似乎在舆论中提前到来。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10月中旬宣布收购一家本土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NewMotion。在电动化浪潮来临之际,石油巨头并非无所作为。

壳牌谋求转型

NewMotion的业务分布在欧洲25个国家,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充电服务公司,拥有超过3万个私用充电桩和5万个公共充电桩。

壳牌与NewMotion的合作方式尚未确定,但后者希望在壳牌旗下的4.5万家加油站运营。由此产生的庞大资金需求,则由壳牌提供。

那么壳牌能获得什么?新业务分成,还是不被时代抛弃的希望?

另一个看似不利的数据是,80%电动车的充电将发生在家庭车库和停车场,而非公共场所。前者可以利用人们在家的时间,而在公共场所,如果没有提前安排,通常只能用购物、喝过多的咖啡打发时间。

虽然目前电动车在全球工业国家的保有率都不超过1%(挪威是例外),但壳牌预测,全球石油消费将在10年内见顶,而传说中的“死亡交叉”——电动车不断向上的销量曲线与燃油车节节下跌的销售曲线相遇——将在2038年到来。

EV充电设施匮乏将成为电动车消费扩张的大障碍。这一点,目前已经有些苗头。壳牌显然希望自己是做好准备的那一个。

成本和利润压榨

新能源车的未来基本是走电动化路线,大多数分析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业界舆论在这一点上取得了惊人的共识。但石油巨头以旗下加油网点转型的方式来适应未来,还能获取如今天一样的庞大利润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吗?

很遗憾,至少在中国,这一领域被国家电网(以及南方电网)视作自己的盘中餐。国企们都相信,得基础设施者得天下。加油站拥有的宝贵城区地皮资源,但拥有电力资源的电力公司将拥有主动权。

就像此前几年在中心城市,杂牌加油站被“两桶油”纷纷收编一样,即便拥有地炼油资源,可以平衡“两桶油”过于强势的基础资源供应商地位,也无法抵抗后者对行业法规和核心市场的垄断。

现在,同样的悲情角色,轮到了石油公司来扮演。虽然块头更大、钱更多,也只会拖延而非改变市场力量对比。

电力公司凭借电力供应,充电桩公司凭借桩的所有权,都要分成。石油公司变成一个租场子的。这样的前景可不妙。

更糟糕的是,城区加油站地皮相当有限。即便采用超级充电方式,也必须停留半小时以上才能充到80%(假定环境温度适宜)。一个现实问题是,城区加油站能同时停多少辆车?目前燃油车只须在加油站停几分钟,空间短板并不明显。

充电桩企业恐怕要对加油站做出相应改造方案,向空间要土地——将加油站建设成多层停车楼。这样是否就能缓解汹涌而来的充电服务需求?至少,过渡期内,地下油罐等安全设施费用照常支出。而停车空间改造费用又是一大笔。

更要命的是,电力的生产和传送与油的冶炼和储运相比,看起来成本要低得多。问题在于,充电收费产生的利润,无论按照时间,还是消耗的电力计算,都太少。比提起油枪几分钟进账数十元,效率要低得多。更别提业务扩张期给予用户的各种优惠。

急剧缩水的利润中,电力公司要拿走大头,充电桩企业和加油站分享剩下的部分。我们有理由怀疑,充电业务本身就足以压垮加油站的运营,让后者甚至连劳务费用都无法抵偿。若大幅提高公共场所的充电服务费(涨电价更不明智),将迫使客户重新将充电转移到自家车库和私有充电桩。

果真如此的话,加油站转型充电站,将彻底失败。依赖政府补贴?政府对已经培育起来的市场,退出意愿远大于扶持。如果开发非电业务(比目前的非油业务规模更大)失利,前景是相当糟糕的。

以往的商业案例,人们都不厌其烦地重复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然后死于后者的例子(诺基亚似乎也犯了固执的致命错误)。全球任何一个石油巨头,都不想死于傲慢和短视。问题是,他们急切拥抱的未来,可能对他们更加严厉。

猜你喜欢

壳牌充电站加油站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周末加油站
“首充”
周末加油站(Ⅲ)
地产人的知识充电站,房导云学堂5月开讲!
加油站
壳牌首次在英国推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
超级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