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来了》:地面频道如何办好小而美的文化类节目
2017-11-23林永平
□ 文/林永平
制作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节目是当下中国电视圈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向。但对于人力、物力各方资源都无法与上星卫视相抗衡的地面频道而言,要想自制一档相对成功的原创文化类节目难上加难。从宏观的广电政策、业界趋势到微观层面的节目主题、呈现方式、制作包装和互动传播,每个环节都需要幕后制作团队的审慎考量和准确把握。
一、地面频道如何在小成本的前提下原创文化类节目
早在2013年年底,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就出台过《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电视频道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不断迸发创造智慧,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罗列的“重点任务”一栏特别提到“滋养文艺创作”。
国家的政策支持激励着电视台对文化类节目的创作动力。一方面,综艺真人秀大肆泛滥,观众对此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从卫视到地面频道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节目创作“蓝海”;另一方面,展现优秀文化、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传递正确价值取向也是各类电视频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而对于地面频道来说,要想在小成本的前提下原创自制一档纯粹的文化类节目,至少有三个难题必须解决:
一、要接地气。以往文化类节目“高高在上”的定位很容易给受众带来距离感和疏远感,这也是造成该类节目收视低迷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文化”内涵广泛,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别于上星卫视,地面频道的优势正在于其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和更贴近百姓的平民视角,因此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长处才能找准节目定位。
二、要有趣。在内容上要能吸引人观看,形成收视黏性;在形式上则要利用电视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打破受众局限,同时借助全媒体的传播互动渠道,让节目效果最大化。
三、要小而美。根据实际预算出发,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让节目符合频道调性、真正做到小而精。
二、《唐诗来了》的成功密钥
《唐诗来了》是一档由台州市广播电视台、台州市教育局以及台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主办,台州电视台公共财富频道承制的纯粹文化类节目。节目于2015年正式推出,主要内容是诗词鉴赏,每日一期,每期时长5分钟左右,通过借助唐诗、书画、音乐等载体,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播近三年来,《唐诗来了》平均收视率达到1.8%,市场份额为9.6%。作为一档地面频道的纯文化节目,有如此高的收视率实属不易。
台州电视台的这档小成本原创自制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原因在于它所体现的“小而美”和“接地气”的特质,具体总结起来表现为以下四大亮点:
(一)内容定位:本土文化特色的切入口
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泛,从诗歌到音乐,从小说到戏剧,类目多样,无所不包,因此文化类节目在内容上选择很多。台州电视台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上并不是毫无原因的,在这背后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深耕当地文化基因的深层考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高峰。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台州和唐诗的渊源来自于1991年竺岳兵先生提出的“唐诗之路”。晋唐以后,文人墨客因游玩、寻友、做官、修道等各种原因,跨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唐德宗贞元三年前还包括睦州),形成一条山水人文之路,在途中他们留下了大批精美的诗作。在这条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诗歌底蕴的“浙东唐诗之路”上,天台山是顶点和主要目的地,台州作为终点站则是全部精华所在,留有不少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
基于上述背景,台州电视台在制作原创文化类节目时才确定选择唐诗作为切入口,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地域特色,为《唐诗来了》的最终成功奠定基础。
(二)呈现方式:诗、书、画的声形结合
《唐诗来了》每天选播一首唐诗,其中周一至周五为《唐诗三百首》中的精品,周六至周日为含有“台州元素”的唐诗作品,包括唐代台州籍诗人的作品以及描写台州景和台州情的诗作。
由于节目主要受众群定位为青少年学生,因此为了让念诗不显得那么枯燥和无趣,节目精心编排,模式简单明快、节奏感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段落:首先,由主持人先朗诵一遍诗歌,给人总体的印象;其次,每一句都分开来解释含义,介绍诗歌的背景、诗人的心情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最后,每期节目还会有来自台州地区各中小学的学生穿着古代各朝传统服饰再次进行朗诵。
此外,节目组还别具匠心地邀请到了十多位台州本土具有影响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书法家、画家倾情加盟,并且在节目运营过程中不断扩充书画家队伍,请他们根据每首唐诗的具体意境创作相应作品,力争用最优秀的书法和绘画来诠释唐诗中的诗情画意,进一步激发受众群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传播方式:新媒体语境下的锐意创新
《唐诗来了》节目在时长上符合现代人碎片化快速阅读的习惯和移动端“短、平、快”的内容特点,颇具新媒体传播优势。因此,频道微信公众号每天同步推送该节目,延长了传播链,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目前,中国移动APP“咪咕爱看”已经购买了该节目版权,此外节目还和全国30多家城市台达成了版权购买意向协议。
(四)线上线下:融媒体传播效果的极致追求
《唐诗来了》不仅注重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传播,还十分重视线下的推广。通过跨界平台、线上线下的同步联动,节目组开展了“唐诗来了进校园”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小型的唐诗接龙比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得到了中小学生的普遍欢迎,也让节目试图传递的重视以唐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理念深入渗透到目标群体当中。2017年11月,由《唐诗来了》节目组策划发起,以“和合台州,诗书少年”为主题的“台州市首届诗词大赛”正式开赛。唇齿国学飞花令,擂台诗词风云决,又在台州当地掀起了一阵“诗词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