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报集团图片中心:以全民摄影力量拓宽纸媒优质新闻来源

2018-01-05文/戚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爱好者文字

□ 文/戚 颢

近两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融合改革,《东南商报》摄影部整合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从整体看,集团摄影记者数量越来越少,但摄影爱好者队伍逐渐庞大,2016年年底集团图片中心成立了“随拍768”摄影俱乐部,会员的照片逐渐成为报纸日常新闻图片的有效补充。在此情况下,报纸如何保证图片质量?报纸图片版面的深度如何支撑?摄影爱好者能否提供足够优秀的新闻照片?

一、 发现、组织、指导,培养具备获奖水准的业余摄影师

摄影爱好者群体的特点是什么?积极性高、涉猎题材很广,但很难深入,在主题、镜头运用、拍摄角度、故事构建方面缺乏经验。偶尔单张现场照片符合刊发要求,但要求他们拍一组有内容、有深度的专题摄影却比较难。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多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业余摄影师的作品,从中发现人才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业余摄影师突破“业余”瓶颈。

《东南商报》2016年11月27日视觉版面《瞬间即永恒》的题材最早来自作者桑金伟上传到《东南商报》摄影爱好者QQ群的几张照片,从中笔者了解到慈溪市为结婚50年以上的所有老年夫妇,免费拍摄、制作“金婚照”。这一活动深受众多老年农村夫妇喜爱,这一群体很少拍照甚至从未拍过夫妻照,有很多故事,是一个值得花精力打磨的题材。编辑通过与桑金伟沟通后发现,这个题材该作者已经跟踪了两年,拍摄了几十对夫妇,整组作品具有较高完成度,总体质量不错,但有一些技术问题,并且文字记录不详细,个别主要信息要素不完整。随后,编辑部按照图片故事的思路进行指导,请他继续深入拍摄。

从桑金伟补充采访的照片中,笔者发现,以前拍过的老人们有一些已形影孤单。一位丧偶老人把当初桑金伟为他拍的“金婚照”挂在床边。老人说:“这样我醒来后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她。”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点,笔者要求作者以此为重点深入拍摄,按照编辑思路挖掘题材深度,并在画面结构,故事铺陈等方面给予指导。两个月后,这组摄影作品见报。

后来,这组照片获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摄影一等奖,为报社赢得荣誉。报纸需要高质量图片,业余爱好者也需要一个指导和发表的平台。而连接这两个需求的重要一环是图片编辑能够有目的地发现、策划、指导。

二、通过组织摄影活动,“海选”聚合当地摄影人才

其实,摄影记者是摄影人群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很多城市,不少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师都在报社以外。但为何主动向报社投稿的高手却是凤毛麟角?纸媒需要做些什么?

组织专业性的摄影活动和比赛提高摄影者的投稿积极性。以宁波为例,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及各区县市每年举办各类摄影比赛达几十个,在比赛的投稿照片中,有大量摄影记者平时没触碰的题材和可供挖掘的“新闻”。宁报集团和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合作举办了2016“宁波,常有新变化——留住最美瞬间”摄影大赛、第六届阿拉宁波摄影节等大型活动,从中发现、选用了大量高质量照片。

这些活动面向宁波市所有摄影师“海选”专题摄影照片,投稿作品不乏优秀的专题摄影,但很大一部分作品存在编辑思路混乱、缺乏内容关联、故事讲述不完整等问题。这需要图片编辑进行选择、整理。比如,第六届阿拉宁波摄影节,报社向全市摄影师征集“个展”,从100多名摄影师的作品中选出40组,并由专家对作者进行点对点沟通,双方从展览要求出发,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帮助作者开阔思路,进行更专业的深入拍摄。这让摄影师们开始从编辑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和呈现效果,而不是仅埋头拍摄。最后,这些作品大都以图片版的形式呈现在报纸上。这一做法,一方面刊发了摄影师群体的作品,另一方面丰富了报纸的图片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全民摄影时代,在摄影记者转型中,可以探索出一条图片组稿的新路径。

三、与文字记者合作,共创优秀摄影作品

文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拍照片早已成为常态。从报社角度考量,这增加了更多的新闻图片来源。

这种模式有优点。文字记者长期奔波在各新闻条口一线,有更多的新闻线索,触角更敏锐,对题材的把握能力更成熟,好好利用,利大于弊。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毕竟多数文字记者没有受过摄影训练,遇到好题材,需要摄影部花较多时间和精力指导配合。例如,2015年9月,《东南商报》了解到宁波市两名眼科医生打算个人出资70万去新疆库车为百例患者做白内障手术,随即派文字记者跟随前往采访。这是一个打动人的题材,但采访并没安排摄影记者。于是,文字记者需要在采访时完成一组摄影专题,笔者则利用网络即时传输技术指导她进行创作。

这名资深文字记者,观察能力强,在发现细节和把握情感上训练有素,但不懂摄影。出发前,笔者花了半天时间教她使用相机、取景和构图,并且规定了近20个场景和角度,最后告诉她“这些拍回来。剩下的,看到什么拍什么,越多越好。”飞机晚点,记者落地已是午夜时分。她不想错过任何场景,立刻去医院开始拍摄,笔者在后方随时回答她提出的技术问题。最终,记者拍了两千多张不同角度、场景的照片。

最终见报的图片版面,没有一张照片来自出发前编辑布置的“规定动作”。笔者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没有摄影经验的文字记者有其独特优势:很多有经验的摄影记者,大概会预设几个场景,各取几个镜头就收工走人,而文字记者正因为《一知半解》,只能老老实实一张接一张地拍,她通过观察,在有意无意间抓到了很多细节。而照片打动人的地方,往往不是那些预设的大场景,而是无法安排的细节。因为无法预设,才更真实,不被安排,才更有说服力。在生动的细节面前,技巧反而不那么重要。

这组照片后来获得2015年度浙江新闻奖摄影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全民摄影的大趋势中,好好利用文字记者的新闻敏感,指导拍摄技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多角度拍摄,只要拍的照片足够多,编辑一组优秀专题的可能性很大。

四、摄影记者重新定位,培养记者成为优秀“导演”

经过几轮大浪淘沙,依然坚守在采编一线的摄影记者大都有深厚的职业积累,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全民摄影的当下,除了照片拍得更深更好之外,摄影记者应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当设备和技术不再是门槛,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摄影记者要有意识地培养编辑能力,从“拍张好照片”的思路里跳出来,从整体着眼,进行全局考量。

摄影记者不再是只为自己照片负责的“演员”,更像是统筹整个版面的“导演”,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组织、策划、协调更多的拍摄者和照片。

宁报集团图片中心鼓励摄影记者推荐摄影爱好者的照片,并通过计入稿分的形式提高记者指点、推荐爱好者的积极性。此外,图片中心的记者还通过定期讲座和开培训班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相关单位的通讯员拍出更专业的新闻图片。全民摄影是大趋势,顺势而为,利用摄影记者的职业素养为更多的业余摄影师服务,用开放的视野寻找更多的新闻来源,迎接时代变化,一步跨出去,天地更宽。 (作者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爱好者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蝴蝶爱好者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直播答题爱好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