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标准不宜过高

2017-11-23海波江苏东台

清风 2017年3期
关键词:先进人物东台爱岗敬业

文_海波(江苏东台)

道德标准不宜过高

文_海波(江苏东台)

但很多时候,民众对所谓道德教育并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礼义廉耻都懂,还需要教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宣示,更是无动于衷、不以为然。

近日,看到《清风》杂志对李克军先生的专访,深受启发。李克军先生强调,现在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对先进人物的宣传追求完美化,文艺作品塑造的人物趋向“天使化”。这样的舆论氛围,导致两个紧密相关的后果:一个是官员中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言行分裂、表里不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个是民众中追求完美的“清官情结”和怀疑一切的逆反心理不断强化。(《清风》杂志2016年11期)

李克军先生所提到的问题应该说不是现在才出现。比如对党员干部道德至上、完美主义的要求,尽管在现实层面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我们的“文本演绎”上,始终是津津乐道。结果有些人就是说一套做一套了,并对此心照不宣:我说的都是用来汇报和应付检查的,然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所以,贪官满嘴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一点不稀奇;一些普通党员干部乐于唱高调也是稀松平常。

道德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在选才用人时,德才兼备是一个普遍的标准,当德与才无法兼备时,我们经常以德为先。北宋司马光就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因此无论古今,对人的道德教育一直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以德治国也成了当今治国的方略。

但很多时候,民众对所谓道德教育并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礼义廉耻都懂,还需要教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宣示,更是无动于衷、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道德教育就踏上了天梯,直上云端,让人不可触摸。比如宣传先进人物时,有的为了工作,家人生病也顾不上或者带病工作,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有的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的甘于奉献,哪怕自己过得很清贫……

这样的故事时常能让人万般感动、潸然泪下,这是因为主人公自身具有很高的道德情操。他们这么做,既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表演给大家看,而是从内心感觉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成就别人。这样的人往往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也容易通过言传身教感染身边的人。

只是这样的事,一旦大规模地号召学习,主人公的故事倒是可以信手拈来,但他们的精神没有学到,不少人的心得体会也是千篇一律、不太走心。结果就是:感动挺泛滥,行动没改善。

这么讲,不是说我们不要向道德楷模学习,也不是拒绝崇高,而是就目前的道德状况来看,正如有人所说,我们需要弥补的不是高尚,不是伟大,而是遵守基本道德,实在不济,也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如果在底线都被屡屡突破的情况下,那些高的道德标准只能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

所以,很多道德的东西可谓年年讲、月月讲、人人讲,可怎么看都显得有些空洞,时常是“要怎么做”,然后就变成了美好词汇的堆砌,到底能不能做到,好像无所谓;即使要做,也是要求别人的。

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提倡的道德标准比较高,二是这些道德标准都是装裱门面的,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两者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因为标准高,所以做不到,最后只能说说;因为老是做不到,所以就反复提倡,不断教育。这就让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说起来口若悬河,做起来举步维艰。

因此,在道德的提倡上,光是口头号召别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舍己为人都不会有太大作用。一方面,有些事只能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大家都这么做不符合实际;对于大多数人,更需提倡基本的道德和规范,并且要有激励机制。比如你提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那么提拔的时候就要多提拔这样的人,不能把所有道德变成道德本身,完全靠个人自律和思想境界。官场里,不少老实人都是坚持了原则,遵守了道德,但有时反而吃亏,这样的负面效应可以让所有正面的号召失去效力。

另一方面,道德的力量在于践行。不管你主张多高的标准,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能一边号召别人舍己为人,自己却在损公肥私。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自己不做,那么那些道德主张只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大道理。

猜你喜欢

先进人物东台爱岗敬业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老骥伏枥显担当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
马路公仆赞
谈爱岗敬业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不能需求先进分子事事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