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学术论文的利益链

2017-11-23杨宇勃发自湖南陕西湖北

清风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文_本刊记者 杨宇勃(发自湖南、陕西、湖北)

揭秘学术论文的利益链

文_本刊记者 杨宇勃(发自湖南、陕西、湖北)

2017年1月15日,南京大学公布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在新一期的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简称C刊)目录公布之后,一时间社会舆论激起千层浪。一些国内学者公开抨击,称C刊目录背后长期存在利益勾兑乱象,并指学术评价“异化”。中国学术期刊是否存在利益勾兑,学术界是否迷信“影响因子”的争论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采访中,湖南某高校副教授坦言,学术论文发表成为包括高校老师在内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心中的痛,“其中往往伴随着排资论辈以及利益交换的丑恶现象”。湖北省某高校历史系研究生直言,一些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对于刊发的论文“重身份,轻质量”,“发表论文俨然不是学历问题,而不少核心期刊却私下对作者的身份做出了硬性规定,他们十分看中作者身份、出身。”

论文质量高低由发表平台决定

目前,我国学术论文内容质量评价标准尚不健全,时下盛行的是“以刊评文”,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论文发表的刊物影响力,再好的文章一旦发表在普通的学术刊物上,其往往在学术界默默无闻;而如果同样的文章发在核心刊物,甚至更高级别的刊物上时,就会被视为优质论文。

一直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王航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科研单位评职称、申请论文答辩资格等都认这个,如此一来,论文内容质量的高低定级标准某种程度上掌握在高校出版社编辑手中,而有些编辑对于所审稿件的内容并不具有专业理论,有时候甚至造成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

对于学术论文评审权的掌控,某种程度上是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手中的“尚方宝剑”,特别是核心期刊等在国内某些研究领域知名的期刊。加之不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对不同的核心期刊进一步划分了等级,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将与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地方,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的,一篇发表在A类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相当于三篇在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湖南某高校研究生郑立新告诉本刊记者,如此一来,不同期刊的等级更加分明,入选之争也就更加激烈。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共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并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不少时候,论文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学术研究能力越出众,相伴的物质回报以及学术威望也就越高,特别是论文能发表在被认为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核心期刊”甚至核心期刊中的A类、B类时,其含金量会更高,如此一来,能够入选核心学术期刊成为了不少国内学术刊物的目标之一。

核心期刊入选遭质疑

入选核心期刊对于有的学术期刊而言十分重要,如果不是核心期刊,那么很少有人愿意出高价发文章,如此则期刊很可能因经营困难而面临停刊的危机,毕竟学术界很看重论文级别。日前,得知《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被南京大学期刊评估中心踢出新版CSSCI来源期刊目录之后,《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孙周兴回忆道,自己2005年出任主编,对该刊进行了学术改造,通过努力,使《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被第三方排名(转载排名)从600多名升至25名,此后均在此位徘徊。两年后该学术刊物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中心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此后本主编不思进取,更没有服从期刊市场游戏规则,不知道所谓‘影响因子’也是可交换和可买卖的,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提升本刊的‘影响因子’,才有今天的下场。”

本刊记者注意到,因为对现有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不满,《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孙周兴在其博客中坦陈,将顺应这种评价体系,以愤怒略带讽刺的口吻表示:自己将“以市场为中心,以影响因子的提升为本刊办刊目标”“以前所谓学术性、开放性和特色性之类的办刊目标,实属书生乱弹,危害极大”“积极地与兄弟学报和期刊合作,共同把提升学报影响因子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为筹措资金,预留三分之一版面用于发表收费论文”等等。

此外,对于自己被南京大学C刊目录挤出核心期刊一事,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也在2017年1月17日致读者信中回应道:“目前的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体制对于人文科学是严重不公平的,但我们又无法摆脱这种体制,这既是我们办刊人的悲哀,也是中国学术的悲哀。”

本刊记者发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已经在其微信公号中将刊物介绍改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此外,被南京大学踢出最新公布的核心期刊目录的学术期刊,除了《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还有《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等六所高校学报被从核心期刊目录开除到了“扩展版”。

而面对争议之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沈固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不能否认相互引用、有偿引用等数据造假行为的存在,但一旦查实,会予以严厉惩罚。“C刊评价只是反映了期刊的被引次数,绝没有说谁好谁坏。说到底,高引用不等于高质量,C刊评价也不能代替质量评价……纠结C刊目录毫无必要,最重要的是完善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切莫再奉C刊目录为‘金科玉律’。”

论文发表存在利益链条

本刊记者了解到,学界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学术界对某类中文期刊质量的认可。其主要依据中文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率、转载率等诸多因素划分。此外,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也是影响力比较权威的核心期刊名录。

2017年年初的两家大学学报关于被踢出核心期刊目录的回应,引发社会各界舆论的强烈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公开撰文中分析道,两所知名大学学报对C刊目录更新的回应“成为事件”,是因为冲击了“固化在CSSCI名下那个利益权力链条”和“当代中国学界那个‘变态内核’”。

秦凯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某高校历史系研究生,他告诉本刊记者,按照学校规定,研究生毕业需要发表一篇论文,而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申请论文开题资格则需要三篇C刊,否则就不能毕业。此外,要取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数量越多竞争力就越强,“院里有些研究生的导师有人脉和社会关系,学生的论文只要挂个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顺顺利利地发表,而没有关系的,往往杳无音信。”

对于研究生而言,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中发表一篇论文,相当困难,主要是不少高校学报或者科研学院所创办的学术刊物为了巩固核心刊物地位,毕竟在反映刊物影响上身份比论文内容更具有直观性,于是其都内部规定,要求所发论文的作者必须是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等,且职务、身份越高,论文越是容易刊发。然而,即便是博士,如果是出身一般高校,再好的论文想要发表也要费一番周折,“无奈之下,只能拿着论文找有学术头衔的人署名,而真正的作者则只能将署名尾随其后。”秦凯说。

此外,秦凯告诉本刊记者,网上有专门负责刊发论文的机构,只要作者愿意出钱,并且作者身份为副教授以上人员,就可以发表,“一般核心期刊发表至少需要一万多,掏钱的论文发表时间很快,一般一两天后就可以告诉你能否刊发。而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则至少需要两个多月,且刊发不易,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在校学生,哪能支付得起这笔费用?”

本刊记者随机在网上打开一家论文发表机构的官网,对方客服人员询问道:“需要发表哪方面的论文?核心期刊还是普通期刊?作者身份是?”记者随即回复,需要发表历史学类的核心期刊,作者是研究生学历。随后,客服人员向本刊记者提供了五种可供选择的历史学类的核心期刊,“我们与这些期刊有合作,内部投稿,这样审稿速度很快,两三天就可以告诉你是否刊发,作者学历太低,必须要副教授以上才可以。”随即,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核心期刊根据影响因子不同,所以刊发的价格也不一样,××期刊需要2万,××期刊需要1.5万,当然字数多则需要加价。”

论文发表“僧多粥少”

“能否入选核心期刊,某种程度上关乎学术期刊的收入问题,客观来看,目前学术期刊的印刷量以及发行量本来就很低,之前就有南方某省130多种学术期刊,发行量最高的也不超过2000册,学术期刊靠发行收入的比例很小,于是有的学术期刊包括核心期刊都会预留一些版面,通过收取高额的版面费来刊发文章,期刊级别越高版面费越大。”陕西省某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张帅告诉本刊记者,大量排队等待发表的论文,使学术核心期刊成为一种稀有资源。

张帅告诉本刊记者,一些刊物的论文评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情关系、金钱交易,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普通作者与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相比,显然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只能要么拉关系发论文,要么花高额的版面费,一些学术期刊包括核心期刊出版机构甚至傲慢到了明文规定不向作者支付稿费,即便如此,为了能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评职称,迎合这样或者那样的硬性规定,科研人员也是在所不惜了。”

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国内一些学术期刊对于论文的评审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漏洞,而且往往是不公开的,隐性的灰色交易时有发生。一般合理的论文评审专家组至少应由学术界专家、期刊编辑界专家和少数期刊出版管理人员构成,且评审专家应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和单位,以免对评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目前不少学术刊物的评审专家仅为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专家,而且不分地区和单位,也没有建立回避制度。“一些高校学报的评审专家几乎都是自己本校的老师,人情关系十分复杂,有的高校学报成为本校老师的‘自留地’,论文刊发评审标准几乎为人情、权力所困扰。”张帅坦言。

如今,我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以数字定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而这也成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重要基础。老师能不能拿下课题、项目,往往与以往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关,于是对于科研人员、高校学生个人来说,是否发表论文直接关系到毕业成绩、职称、科研经费,而对单位和各级领导来说,能发表论文则更是意味着政绩和升迁。

本刊记者注意到,中部某高校规定,有资格申请教授职称者须具备以下条件: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类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二类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如今,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对于发表论文疲于应付,这种“以量取胜”的评价机制导致科研很难作深、作透,研究人员成为论文的制造机器,以至于被外界戏称为“论文GDP”,同时也滋生论文发表中的灰色交易。采访期间,一位高校资深教授表示,他对核心期刊花钱发论文现象嗤之以鼻,同时也劝告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应维护学术道德。但他也感叹,“没有论文又如何参加答辩?进而影响毕业;学生不毕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但有的时候,论文不付费,刊发则难上加难。”

(应采访对象要求,上述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