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
2017-11-23胡鞍钢鄢一龙
文 胡鞍钢 鄢一龙
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
文 胡鞍钢 鄢一龙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我们科学开发家园,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合理,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舒适宜居,生态空间更加绿色美丽。
巍峨的群山,纵横的河流,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辽阔的海洋,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家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陆国家,起伏多山的地形、活跃的地质结构运动、复杂的水温条件、大陆暖风气候,这些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人口发展、农业发展和文明发展,也影响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与变化。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版图由最早的两个核心区所组成:第一个是西部核心区,关中地区;第二个是东部地区,河洛地区。由此逐渐扩展到东中原地区和西中原地区,进而扩展到南方地区、东北地区、新疆、青藏、外长城等地区。
中国具有国土大国优势,因“地大”而“物博”,不仅资源种类多,比较齐全,而且物产丰盛,马尔萨斯曾对农业时代中国评价是,“差不多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一切东西,中国都有,而中国出产了无数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东西”。
中国虽然有着丰富资源,但目前存在城市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较低,城市和建制镇建成区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失衡,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异地居住,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倒逼中国迫切需要绿色发展,决定着建设要尊重自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重要思想和价值取向。
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朋友。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自然规律,全面地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国情,无论是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都需要符合自然规律,以不破坏自然为底线。我们必须摈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是盲目地而是自觉地,不是愚昧地而是科学地,不是局部地而是整体地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立了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方向和重大目标。这就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设现代化中国、美丽中国和绿色中国。需要我们科学开发家园,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合理,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舒适宜居,生态空间更加绿色美丽,各个区域优势互补更加协调,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更加协调。
中国政府制定并公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定空间单位。这需要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胡鞍钢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鄢一龙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