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闻作品语境
2017-11-23李洪江
◎李洪江
优化新闻作品语境
◎李洪江
无论怎么转型,通过“一感两度”来优化新闻语境,培植、生产新闻作品应是重要选项。“一感两度”就是,用细节带来新闻作品的真实感,用情感带来新闻作品的温度,用思考带来新闻作品的深度。
优化 新闻作品 语境
最近,有位基层负责人对笔者直言不讳地说,稿件写得太公文化,而不是从老百姓的感受这个角度来写。尽管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也一语惊醒梦中人。
有人说,现在进入屏读时代,碎片化、信息化是新闻的潮流,新闻公文化,拎出几条筋,更利于信息的直接传播、撷取。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位基层负责人不会说出这样的感受。
那么,是碎片化、信息化,还是故事化、美文化,在当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新闻产品该如何选择?笔者以为,无论怎么转型,通过“一感两度”来优化新闻语境,培植、生产新闻作品应是重要选项。“一感两度”就是,用细节带来新闻作品的真实感,用情感带来新闻作品的温度,用思考带来新闻作品的深度。
语境即言语环境,对于新闻作品来讲,就是整个新闻作品营造的一种氛围,而不是像公文那样,寡淡无味。尽管公文与新闻同属应用写作,但是新闻写作承载了沟通交流的功能,而公文写作只是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因为要交流沟通,新闻写作便具备了感情的底蕴。这便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虽然,他指的是诗词创作。笔者认为,这对新闻作品同样适用,因为新闻作品离不开写物状景。
那么,又该如何在新闻作品中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新闻作品《武圣村留守老人吃上了免费午餐》来谈谈体会。
在2016年度的湖北省市州报好新闻评选中,《武圣村留守老人吃上了免费午餐》获得了一等奖,接着又被评为湖北新闻奖三等奖。
为什么能获奖?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王丽教授在她的评选感悟中是这样写的,“写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要选对典型,开掘主题,写活人物,展现精神,结构灵活,手法多样,典型事件或人物生动体现,需要深入刻画,写精细节,还要即事生议,情理交融,用多种的写作手法,精到的写作技巧,拓宽作品内涵与外延,才能够让通讯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共鸣,启迪人、感动人、激励人。”
笔者理解,王丽教授所讲的“情理交融”也是说要营造一种新闻语境。在这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中,笔者就是通过“一感两度”来谋篇布局的。
首先,通过细节营造新闻事件所处的真实环境。民间有俗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偏远的乡村有这等好事,初听此事,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何让读者认为这的确是真事,而不是一场作秀。采访时,笔者特意选择午餐时前去,不仅通过就餐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更记录下了当餐的菜谱,并将用在了文中。稿件后被多家网站转发摘用,这个菜谱一直被编辑保留。
第二,用情感带给作品温度。笔者不是第一个前去采访此事的,为什么笔者采写的稿件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是一个原因,文中带了情感,这个情感来自平时笔者对留守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当前的农村空心化严重,没有了年轻人在身边,留守老人们的生活简单、孤寂。特别是在吃饭方面,有的老人一天只做一次饭,早上吃一口,中午热了吃,晚上吃泡饭。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多了没人吃,做好点没心情。”这是多数老人的想法。因此,基于如何让留守老人吃口热饭、咽上香菜,也是笔者一直在寻找的新闻点。如此,两者一结合,采写时感情会自然流露。
第三,用思考带给作品深度。留守老人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此,笔者在采写这篇稿件时,不仅对武圣村的留守老人现状进行了分析,更着重关注了当前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农村老人的保障。土地流转,工业化思路办农业,当地对老人的保障思路清淅且超前,更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这也就激起了笔者通过新闻向其他传递经验信息的想法,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对路子的。此稿见报后,鄂州当地不少镇村社区组织人员前往学习取经。
有人会说,对传统的纸媒来说,这种思路或许是对的。那么,对于读图、刷屏的新媒体适用吗?笔者认为,同样可行。
当下,人人都在刷屏。只能称其为“刷”,而不是“读”。因为,眼下的所谓屏读只是停留在一种阅读的姿态上,多是用眼睛扫一下屏幕,手指轻轻划过页面,迅速浏览标题,然后通过标题选择部分阅读。
再分析被分享、被转发次数多的新闻作品,同样与“一感两度”有关。因为,真实让人可信,温度让人亲切,深度引人共鸣。当然,新闻作品不是信息,信息有短时的、表面的、视觉化的、新奇的、媚俗的特点。
而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有持久力、有张力、通俗而不庸俗,就如同《红星照耀中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样,其内在的精神魅力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光泽。这恰是作为一名新闻人的职业追求。
优秀作品是干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的确是这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所需要的职业精神不会变,变的只是介质。新闻人的初心更不会变,变的只是他们更多、更灵活的表达方式。新闻人的追求不会变,变的只是他们的视角,用汉字的千年魅力营造好新闻语境,用文字激活思考的因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
(鄂州日报社)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