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流水线上造房子
——陕西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扫描

2017-11-23强红生

中国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韩城伟力流水线

■阎 冬 强红生

在流水线上造房子
——陕西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扫描

■阎 冬 强红生

“房子也能像造汽车一样在流水线上生产,然后,用搭积木方式建起高楼大厦”。这是近日笔者在陕西省韩城伟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见到的一种全新建筑模式。这种颠覆传统建筑理念的新型工业化建筑模式,被业内专家称为“装配式建筑”。

所谓“装配式建筑”,通俗点说就是在标准化的生产线上,将墙体、地面、屋顶等房屋所需部件成批生产好,然后运到现场,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人们所需房屋,是工业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产物。把“机械代替手工、工厂代替工地、总装代替施工”的现代化工业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具有绿色、高效、成本低等显著特征。

“装配式建筑”引领行业新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一经面世便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发展势头锐不可当。截至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部分发达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联合开发 深耕三秦大地

为了推动陕西省“装配式建筑”跨越发展,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重点推进地区将达到20%以上,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将达到30%以上。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省外一流的“装配式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聚集到陕西乃至西北这块热土上。今年4月20至22日,第十四届中国(西安)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众多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军企业联合亮相参展。他们凭借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体系,引领区域的制造能力,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核心价值的市场服务模式成为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远大住工副总裁沈丹表示,他们之所以一口气与陕西两家企业联合打造“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就是看好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因其建设成本、技术含量高等原因,在发展起步较晚的地区基本采用引进技术、联合办厂的方式,加快产业的发展。陕西建工(韩城)杭萧钢结构有限公司是西北首家且规模最大的生产钢结构住宅体系产品的企业,由陕西多家企业共同参股组建。目前,一期示范项目投资3亿元,占地150亩,已建成投产。年产1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可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

截至目前,陕西省的西安、咸阳、宝鸡、延安、铜川、韩城等地都有“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落户,尤其以西安、韩城发展势头最为强劲。

成就品质 打造产业集群

我国的建筑产业已进入“品质时代”,从表象的追求外在环境舒适、美观到讲究内在的性能质量,特别是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品质追求的主流。而“装配式建筑”正好将行业发展目标落到了实处。

进入7月,关中地区持续高温,韩城伟力远大的生产厂房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绿宝石般的地板上三条自动化的PC生产流水线和一条钢筋生产线正在运转着。一根根钢筋传送到专用加工设备上,切割、弯折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然后网格状的钢筋铺设到模具里,一名工人操纵终端电脑,混凝土便自动浇筑到模具里。再通过机器把混凝土搅拌均匀,最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产品是两块墙板夹着保温材料的混凝土构件。

看着整面的墙体从流水生产线上快速地制造出来,“如何保证质量呢?”伟力远大董事长路海涛胸有成竹地说,这其中有很多自主核心技术在里面,整个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哪怕是一个钢筋小弯头折多少度,钢筋网格间距多少毫米,都是由电脑输出的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控制,还要在恒温恒湿且封闭的立体养护窑里养护,出厂前也有一套严格的检测检验工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栋三十层的高楼,如果用传统方式建造,一般要一年半到二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成。但如果应用“装配式建筑”,投入12个工人,180天就可以建成,并且可以做到节能、节水、节材、节时、节省人工。

“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保证品质,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时,各个企业都把“产学研”融为一体,使每一件出自工厂流水线的产品,都必须有科学严格的标准体系来支撑。伟力远大在建生产线的同时也建立了国家标准化实验室。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数显勃式透气比面积测定仪等主要精密检测设备及仪器39台,科学分布在实验室里,成为他们质量管控的一道防火墙。

猜你喜欢

韩城伟力流水线
熨烫女工
“黄河边”的韩城现象
奇思妙想
鹰爪功
中国基建伟力造福世界
王伟力:游走在明暗之间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神奇转换
暗香依旧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