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农业产业模式探索
2017-11-22张雪宏
张雪宏
摘要:农业产业是一种规模较大、组织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农业。本文从中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产业提出的背景及农业产业当前的模式进行了阐述,并以Y企业为例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下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思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混合所有制;探索;思考
一、我国的农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及关注程度空前加大,中国农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科技水平也在快速进步,但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仍是落后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农业基础落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度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存在脱节问题,未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农业产业提出的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补短板,建设现代化农业。
农业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它是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化程度加深之后,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其衔接成为当前最现实的问题,农业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改变小农经营的生产方式,走农业产业道路。
农业产业能够解决农业现代化中生产要素的矛盾。农业中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组织状况,落后生产方式制约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求在农业中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应当改变土地和农民结合的传统内容和方式,形成一种土地集中和经营扩大的机制,使农业生产要素能够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流动和重新组合,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欧美发达国家土地集中程度较高,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形成,逐步实现规模化,进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走大的规模化农场化的道路目前还困难重重,但是农业现代化又紧密联系着规模化经营,这就是矛盾,而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这个矛盾。
三、现阶段农业产业的模式
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业企业集团等经济模式。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小农生产者的局限性,单个农户无法与市场有效对接。现有的农业产业模式使得农户作为基本单位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农业所要求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
“公司+农户”模式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比较久,在种植,养殖、畜牧等领域已应用。
专业化经营组织主要集中于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领域,所涉行业对资金要求不高但需要一定的技术,产品的时效性和专用性强。主要分布在蔬菜、水果、花卉、特色经济等专用性强、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专业。
农业企业集团是我国现阶段一种较高级的农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企业资金、组织管理、技术水平、规模都要求比较高。
四、Y企业的农业产业模式
Y企业是一家以煤为基多种经营为主的S省国资委所属企业,发展农业产业既是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S省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Y企业在结合S省的战略转型背景和自身实际条件尝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农业产业模式。
Y企业根据各对口扶贫县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基础,选择扶贫带动性显著、具备做大做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同私营企业进行合作。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同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运营模式上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按照“投资管控,授权经营”的原则对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投资融资、股权管理、考核。
(一)投资融资方面
Y企业投融资方充分发挥大型企业资金优势,从前期立项到达成合作的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以及后续生产经营、营销等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扩大了生产规模,为农业科技的投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资金保障,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要素。
(二)股权管理
实行投资管控与授权经营相结合。按程序成立项目法人管理机构、依据下达的项目建设及生产任务书进行投资管控;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合作股东的优势和作用,实施授权经营,明确各项目公司拥有生产组织权、经营管理权、市场营销权、劳动用工权、内部人事任免权、员工薪酬分配权、正常营运资金支配权。Y企业着重于宏观监管指导,每会计年度结束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农业公司投资状况、经营状况等工作进行审计,不干涉企业日常事务,实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
企业由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变为股权管理,这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能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优势,取长补短,激活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三)考核体系
各农业公司建立股东会—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推行股权激励。考核内容包括项目投资总额控制、年度经营指标、扶贫带动性等。在国有混合制企业中推行股权激励,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发展,农业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Y企业农业项目运营模式逐步激活:
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强,农业的生产方式有所改变,集约化生产方式在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進一步提升。endprint
内部管控更趋规范。在考核管理、财务管理、手续完善、制度建设方面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为农业产业体制激活、运作规范创造了条件,基础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场开拓初见成效。每年对各农业产业公司农产品的营销规划和措施进行专题研讨。各地区营销网点相继开业,内部市场强力推进,品牌效应初显。
五、Y企业农业产业模式的思考
Y企业农业产业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模式的综合体现。农业项目公司与当地合作的企业都是农产品加工项目,基本上是靠收购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本质上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兼具有专业化经营组织的特点。Y企业加入后依托Y企业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农业企业集团初见雏形。
私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本身不具有扶贫的政治任务,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农业产业是国有企业的一项政治任务,要求对当地农民增收具有带动性。可以说这是一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一场企业联姻,私营企业为了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国有企业为了完成整治扶贫任务客观上促成了两种企业的结合,非“自由恋爱”,主观能动性较差。
国企与私企在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文化、两种利益实现方式的碰撞。比如在项目建设上国有企业遵循国家制定的各项施工标准,必定增加成本,私营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润执行的标准比较低。这种差异使得两种经济体质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摩擦不断。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企业规模扩大后,所需农产品逐步增加,土地整合程度不高,土地流转较为局限,初级农产品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自己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专业化的种植和养殖,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能保证,市场经济下对企业和农民都有很大的影响,未能形成农业的全产业链。究其原因是土地流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大、回报慢,种植、养殖风险大、投入高、收益小,另外Y企业农业产业项目具有政策性,政策的延续性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任重道远,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政策的引导,还需进一步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资金的投入。机制体制方面,必须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营体系必须要转型升级,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发挥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作用为现代化农业产业提供动力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乘数效应。
参考文献:
[1]戴宴清.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基本经验[J].世界农业,2016(12):169-172.
[2]陳红玲.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与金融服务创新[J].世界农业,2016(12):201-206.
[3]高雅.15条干货解读“转方式调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记者会[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16(3):39-42.
[4]贾兆颖,等.美国、英国、日本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8):39-42.
(作者单位: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