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1-22马金凤
马金凤
摘 要 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其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幼儿教师作为师幼关系良好开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幼儿告状行为不能简单地遏制,应该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找出解决办法。本次从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出发,得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影响教师应对方式不同的原因。最后,提出幼儿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合理控制自身情绪、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等多方面建议。为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告状问题频繁的问题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同时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符合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与要求。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幼儿告状行为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
导致幼儿告状行为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伴冲突:幼儿与幼儿之间对规则和物品各有各的意见和想法。幼儿双方围绕某件事,因意见不合而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会引发向教师的告状行为。这种冲突行为幼儿相处之间最为常见,值得教师多加思考与关注。
(2)违背幼儿园的规则:在幼儿园内,规则是指包括集体规则、班级规则、教师为约束幼儿而制定的班级规范。幼儿根据自己对一定规则的理解,判断被告的行为有违背幼儿园的规则、班级规范就会向老师告状,对其行为进行干预。
(3)自身利益受到伤害:当幼儿觉得同伴欺负了自己,并在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上产生了伤害时,会向教师告状。这类告状行为在小班和中班产生的次数较为频繁。这里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形,即幼儿正常活动时出现一方幼儿捣乱或者干扰的行为,也会告状。
2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2.1公平裁决型
此类型指教师站在法官的角度,在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以幼儿园的行为规则为指导来公平裁决,不偏不倚,双方幼儿都照顾到。此类型是处理幼儿告状行为较为适当的方式。既公平处理了告状事件,又保护了告状双方幼儿的求胜心理,没有破坏幼儿之间的友谊。在冲突行为产生之后,教师合理运用教养决策,采取公平态度,能够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幼儿良好秩序的形成,是一种良性的处理方式。
2.2耐心引导型
此类型指教师在面对幼儿告状行为事件时,充分认识到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使教师能够站在指导者的立场上,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急不躁,与幼儿讲道理,用耐心去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化解日常矛盾与冲突。并且在解决矛盾之后,引导幼儿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状,相互之间学会宽容谅解,学会互相帮助,有利于培养幼儿内心良好道德感,促使幼儿道德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2.3过错双方型
此类型指教师在面对幼儿告状行为事件时,不问青红皂白,是非原因,对双方幼儿都采取胡乱批评的态度。并不从事情的原委出发,认为各种告状行为事件,都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摩擦而生出的不必要事端。教师通常认为告状的幼儿多嘴,被告方的幼儿多事,并没有认真看待幼儿每一次矛盾与冲突,极易造成矛盾激化。这一类型的处理方式是教师不冷静,不清醒的体现。
2.4有失公平型
此类型是指教师在面对幼儿告状事件时,教师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双方幼儿,有些较受教师喜欢的幼儿,往往会免于指责。而那些平时不太受关注的幼儿,往往在告状事件发生之后最先受到批评与指责,使教师往往忽略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客观公正的处理告状事件。认为平日乖巧懂事的孩子不会出现这种行为而免于指责,反而淘气的小朋友犯错误是理所当然,这种偏见的态度是幼儿园中常常存在的现象。这种不妥当的处置会让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减弱,从而失去亲近孩子的机会。
3影响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分析
3.1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
教师的自身性格差异是影响教师应对策略的内部原因。在面对孩子告状行为时,有的教师性格温文而沉静,有着极大的耐心与忍耐力,能够做到耐心温柔的对待。有的教师性格直率莽撞,急躁不安,使幼儿在告状时心里承受着被胡乱指责的压力。有的教师性格优柔寡断,不能迅速果断的处理事情。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有的教师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情况,能保证日常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的教师则面对幼儿突发告状事件慌乱不安,甚至自乱阵脚,以致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3.2教师的教育经验差异
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经验差异,在面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方式上截然不同。在面对复杂的告状事件时,很多老教师凭借多年的教育经验,不仅能够在幼儿慌乱的陈述中听清原委,更能迅速安抚幼儿情绪,找出事情缘由。在师幼互动中,老教师能迅速抓住幼儿心理,树立良好成熟的教师观、儿童观,有利于师幼良好互动的开展。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匮乏,在幼儿的一日多次的告状行为事件中,因处理事情能力不足,多选择草率结束。不仅不利于调节事端,更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教师的教育背景差异
在日常的处理方式及其態度上,教师的教育背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都属于科班出身,大多具有良好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任职期间,参加过多次教学技能培训,在处理师幼关系以及同伴冲突方面经验丰富。而有些教师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多为舞蹈特长教师或者美术特长教师。这些教师凭借出色的个人特长,主要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她们大多性格活泼张扬,在面对幼儿告状事件时,经常出现忽视冷漠现象。还有少数教师为高中文凭,主要为保育教师。 (下转第71页)(上接第59页)
4对策与建议
4.1教师应学会扬长避短
每个人生来具有不同的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各种角度与多种方式。教师在从教经验中,不可避免的将自身的性格带入工作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教师不应凭借个性强行“推销”规则,否则冲突在所难免。应该用一颗热爱孩子、善于观察孩子、愿意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心,去发现、了解孩子的需要,并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这样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身为教师的我们,当幼儿告状行为发生时,教师首先应具有耐心,仔细的倾听幼儿的表述,其次应根据孩子的陈述,冷静果断的处理告状事件。
4.2教师应合理控制自身情绪
教师在面对各种生活、工作、经济压力时,避免不了将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之中。首先我们肯定这种现状的合理存在,每个人的情绪管理都有疲劳期。但是一味的呈现情绪消极的一面,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教师在心情不佳时,应该努力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尽量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幼儿。教师应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反馈,善于管理自身情绪,合理调节自己情绪,才能将自身情绪调节到饱满热情的维度之上。
4.3教师应相互学习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由教师的从业年龄、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自我反省能力等因素决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后,随着眼界的开阔、对个人要求的提高,往往会不断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知识上的欠缺。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要针对个人实际情况,敢于剖析自己。在幼儿告状事件中,要多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总结自己不足与学习他人良好经验,做到不过分否定自己的同时学习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
5结语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促进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翠美.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7.
[2] 郭云.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王欢.幼儿告状行为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2):46-47.
[4] 杨翠美.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2007(1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