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促进

2017-11-22李建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兴趣创新教育

李建珍

摘 要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创新素质在国民素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迫在眉睫需要提高、发展的一种素质,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教育过程中改革和追求的目标,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说:“2至6岁是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幼儿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特殊的作用,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态度、兴趣、意志、性格等。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创新教育给了孩子极大的自由,幼儿天生就对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特别喜欢做各种小实验,甚至仿照母鸡孵小鸡等。创新精神鼓励和发展了幼儿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幼儿的求知欲不收限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成为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如:在认识蜗牛的活动中,孩子们把蜗牛放在一根棍子上发现无论怎样调换方向蜗牛总是向上走,他们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探索蜗牛的习性。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热爱便是最慈祥的师母,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生活事情热情的人,本身生活就无滋无味,还谈什么创新。“创新是生活的副产品”。只有热爱生活,渴望享受生活的人,才希望生活变得更美好,才会充满幻想和希望,才会萌动出改变生活的愿望。古往今来,每一次发明创造无不是人们热爱生活的结果。

因此,教师应当善待孩子的童真好奇,激发孩子的探究渴望和热情。

2创新教育与幼儿的性格

2.1个性培养

创新教育提倡幼儿的个性发展,反对传统上千篇一律的“乖孩子”模式,教师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该看到每个幼儿闪光的地方,并及时肯定、鼓励、赞扬他们的成绩与进步,是孩子能够体会幸福的教育。

例如:我们班上曾有个叫马钰文的非正常幼儿,2岁时因为发高烧,落下了口齿不清、动作协调能力差的毛病,开始,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孩子们对他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距离,但他的思维很积极,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我尽量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发言,并为小朋友讲故事,从他努力吐出的每个模糊字句里,我看到了他的智慧和热情,用特意的掌声和赞许,我给予了他最高的肯定,从他快乐的尖叫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幸福与自信,渐渐地,班上的孩子们与他交往地非常融洽,他成了最受小朋友欢迎的人。

2.2大自然的熏陶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千变万化,对幼儿充满无穷魅力,是他们快乐之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它称作“最美妙的书”,他组织了“快乐学校”,带孩子到“智慧的源头”去旅行。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赶上秋收季节,我和孩子们一起蹦跳在田野间,他们积极地探索每一个“意外发现”,同秋天一样丰硕累累,头上、身上插满了采来的各种野花,孩子们忘情地说:“老师,太好了,我们想跳舞。”“我们想表演”,广袤的大地是孩子们的舞台,鲜活的风景构成了生动的舞台背景,无拘无束地流露,使每个孩子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被激情包容,所有的人,连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激活了。活泼、开朗、自信表现在了每个孩子身上。

在一大块玉米地里,农民正在掰玉米,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了劳动中,在劳动中孩子们充分表现出了劳动的热情与一定的自制力、坚持力和合作精神。

3创新教育与幼儿的意志品质

创新教育是符合幼儿兴趣的教育,实践证明幼儿在其感兴趣或有成功感的活动中,比在一般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在创新教育有意识得培养和训练下,幼儿不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能长时间维持一种行动。

比如在进行科学教育《鸡蛋浮起来》这一活动时,时间竟然长达50分钟集中注意,结束时,孩子们仍然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延长了。创造性游戏“中国仪仗队”,要求“仪仗队”保持立正姿势,五至六岁幼儿能维持12分钟。

再如,让幼儿尝试用毛线作画的活动中,幼儿经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摸索,克服使用双面胶粘贴的困难,创造出多种图案,充分锻炼了幼儿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意志与决心,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创新教育与幼儿的社会性

经研究发现结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探索有以下几个过程:

最初,他们感知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如:经过几次探索,幼儿发现積塑口朝上插出的椅子坐上去不舒服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训练,幼儿的行为发生了转变,由开始的随意插接转向有目的地设计造型,自娱其乐。

第三个阶段,幼儿从创造物品,发展为利用物品,即在自己设计的环境中进行角色表演,原有的个体“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与他人合作、创造、分享,直至发展为最大型的集体表演。如:幼儿共同创造了“火箭发射基地”,一呼百应地倒数:“5、4、3、2、1、发射!”,其场面甚是惊心。

幼儿这种由游戏逐步发展来的心理需求——合作、分享,其教育效果超过任何一种教育形式。

创新与幼儿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非智力因素也应该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每一个细节,实施科学的教育手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创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