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
2017-11-22张俊景
张俊景
摘 要 目前,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新的历史任务。在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高校教学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改的前沿,而贯穿教学改革全过程的,必定是素质教育与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不要光喊口号,要把具体工作贯穿在学生管理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以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进程结构为例,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
我们的教育若不认真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难以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不能很好适应21世纪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忽视教学结构改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是我们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走入误区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我校也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学生入党,发放奖学金,力争在整个过程透明化,民主化。例如,16级三年制大专生(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过程中,认为专业知识难,心理压力大,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逃避心理,我们經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医学对人类解除疾病的重要性及光明前景。就我所授的病理学而言,采取互动教学模式,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等,并提出一些创新问题,回答好的,有奖励,加学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工作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科技创新等活动,我们学校还组织各系,到福利院做一天志愿者活动,做到“扶老、济困、救孤”。2017年我校还组织开展了“应天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护理系、口腔系获一、二等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内容、方法及考试系统。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并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强调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学生为主题,不仅传授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不仅理解接受现成的答案,更要鼓励学生寻找优化答案。特别是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知识更新呈加速趋势,一个人的知识很快“老化”,终生学习的观念已为大多数教育界同行所看好,一个人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发展,终生学习是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有所创新。教学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才能跟上创新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成果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方式,建设共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资助大学生开展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的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就教材本身而言,结构单一和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缺陷很突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并且已经成为高校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对普通高校来讲,更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整体上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造,以冲破创新能力的约束,创设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努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为培养和造就与21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2] 高志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N].光明日报,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