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柱:躬行笔墨,不负丹青
2017-11-22陆洋
陆洋
11月12日,“李万柱先生书画作品展”于山东博物馆开幕,为泉城带来文化盛宴。
李万柱,号煮字斋主,1943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作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工艺美协会员、山东省美协顾问、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顾问,李万柱以书画滋养文化与精神。他的字,大气磅礴、左右开弓,如行云流水;他的画,收放自如,以笔墨理气,独具自然之韵律。
“水墨丹青,讲究的是意境。”耕耘笔墨几十载,李万柱老先生视书画为挚友。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书画家李万柱,探寻他挥毫泼墨的艺术人生。
书法载道,修身亦修心
见到李万柱老先生,是在他家里。老先生温文尔雅,即使在家中,衣着也很讲究:衬衫干干净净,领子翻出毛背心外,套了一件羊毛开衫,不时用手将衣襟往里拢一拢;头发一丝不苟,鼻子上架了一副金边的眼镜。
李老的家中挂满了他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艺术品:有雕塑、油画……他兴致勃勃地向来者一一介绍:“这是从巴塞罗那带回来的,那是俄罗斯画家的作品”。他的书房与客厅相通,大大的桌案,摆满了笔墨纸砚,窗帘拉了半扇,阳光洒进来。除了在南山的工作室,这里就是李老在家中临池之所。每天,他在此提笔而立,凝神运思,笔落墨酣,云烟满纸……
时光逆回60多年,李万柱还是一名中学生。彼时,学校设有书法课,李万柱幸运地遇上一名认真的书法老师,从临摹颜体字开始,逐步走向书画艺术的至高境界。自幼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李万柱下了苦工,临摹百家。“深入古典传统,多体融会、博涉精收、循序渐進,方可入境。”书法为李万柱的精神世界铸就了底色。
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李万柱从政,历任山东省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山东省贸促会会长,山东省第九届政协常委。工作繁忙的时候,李万柱也未将书画中断。历经岁月,他在磨练中临池挥毫,传承有据,渐渐自成一体。
李万柱的书法涉足广泛,撷英百家,隶、篆、行、草均有所成,尤以行书见长。“但是写字写多了,总是控制不住手下的速度,有时候‘留不住笔。”上世纪90年代,李万柱为了追求线的律动感和古拙味,索性改用左手写字,一练就是二十多年。他的左笔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诗意禅意无穷,极具书法气势。退休之后,他更是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付诸书画艺术中,“去看大山大川,有‘生活,下笔方有情。”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由不同形态、不同质感的线构成,然后连字成行,积行成篇。一篇书法的艺术境界以及书法家个人的风格特征,就以一道道笔线为基础表现出来。因此,从古到今,任何书法家都会把对笔线美的探求作为重要课题,不惜毕生精力孜孜以求。
李万柱的书法尤其讲究“线”。读李老先生的书法作品,首当其冲的是雄厚恣肆、蕴含其中的线条美和章法美。李万柱以二王为基础,吸收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目。这使他的书法更富有变化,节奏韵律更加动荡、激越,给人以力量感和时代气息。每个书法家的作品都是自我面貌的呈现,李万柱认为书法最重要的精神和气韵,失了精神和气韵其形再像也属皮毛。这背后的功力是他汲取各家所长,在不同派别的基础上求新、求变的结果。
气韵生动,水墨淋漓
先贤有言:“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李老写了一辈子,画了一辈子,却从不过分在意,许多作品画完了扔在一边,旁人看到又捡了回来。11月12日,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省文联、省美协、省书协主办的《李万柱先生书画作品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李万柱才把“不常见人”的许多画拿了出来。
国画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中,跨越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李万柱认为:所谓书画同源,以线造型,骨法用笔,书法入画是典型中国绘画的精髓。所以,擅作行书的李万柱,笔下的水墨画别有一番风韵。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李万柱笔下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可谓以“线”为媒,气韵生动。他的画中,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示着李万柱的才思与功底。
年轻时,李万柱喜欢西画,拥有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那时他注重写生,踏遍山川湖泊,描绘万物景色。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国画中能够吸收西画特点的原因。改画水墨画之后,过程十分艰辛,那时李万柱大量的作画,每日不辍,刻苦之极。练成之时,他的水墨画用笔简练,水墨酣畅,一气呵成。
用墨是国画的另一要素。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墨的运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李万柱深谙运墨要旨,“画面太枯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运墨的讲究太多了,速度是关键。”
李万柱擅长泼墨,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李万柱认为,中国画要遵循传统,却并非一成不变。“水墨画是心灵和自我感觉的艺术”,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积累和发现。许多书画大家都钟情于他的泼墨画,一眼看去,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书画中见真我,见天地
在书房,李老展纸濡墨,进入独自挥运的表现境界。再看宣纸之上,洋洋洒洒,沉雄、突兀,字字有奇势;寓秀美于苍劲之中,寄流转于飞动之间,雅逸流畅。虽挥毫纵情,但李万柱“画之有物”。
齐白石作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以欺也。” 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其创作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吸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
李万柱深受其影响,在他的画作中,便可一窥他对于“神似”的顿悟。2000年,他集结出版了《李万柱书画集》。此书一经出版,人们才发现他的水墨画也别具特色。李万柱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广泛涉猎,尤以山水见长。他的山水,书法入画,追求气势,气韵和布局,大气,开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李万柱一幅画侍女的背影图中,细审其写摹的人物,便能发现其人物造型语言,又脱离其所状之物,抽拔而出,很自我。可以随机应变地调整并合乎自己风格的本领,在他那里显得轻松,又可谓高明。进入情境营造时,偌大的篇幅,他也能肆意挥洒,毫无顾忌。从生活出发,去幻想,去专心的营造,李万柱的画意境美,笔法、墨、色之美已自在其中,因之有着一种拙拙的潇洒感。品他的书画总能给人一种师古而不泥于古,敦厚中有清风的个人风格。
所谓师古人之心而不泥古人之法,李万柱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坚持法为我用,法为我创的艺术理念,把继承传统与刻意创新结合起来,用笔用墨繁密沉稳,纷披有致,善用浓墨、积墨、泼墨,便画面苍茫古厚,沉着老成,意境深邃的画风。这也正是李万柱在他的书画作品中传递流露出一种诚朴坦荡、淡泊名利的情怀素养。
常言道,字如其人,说的是通过一个人的字便可窥见他的品性。反过来亦说得通,人如其字: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李老74岁的高龄,依旧在书画中磨练自我,通往寻求真我的道路上。
中国书画从历史中走来,又拥有无尽的未来。几十年来,李万柱用他的毛笔,书画出自己大半生的阅历和感悟。年至古稀,依然健笔凌云,在他的世界里,书画是此时此刻,也是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