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共享单车的自行车厂陷产能危机高端市场或成新方向
2017-11-22
牵手共享单车的自行车厂陷产能危机高端市场或成新方向
一年多时间,共享单车从无到有,逐渐成长为共享经济的一大代表。而在共享单车的运营背后,自行车的生产厂商,也算得上是其中的弄潮儿。
在过去一年里,天津飞鸽、上海永久、凤凰三大老牌自行车厂纷纷与共享单车达成了合作。不光是这三大品牌,很多中小型的自行车生产厂商也感到了订单量的暴涨,共享单车,给原本沉寂的自行车行业带来机遇。
一生厂商表示,2016年都很清闲,开年后订单猛然增长,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八点半到九点左右。有生产商说:“现在接到手的订单是150万台,前期交的订单是15000台 ,整个公司一共增加了500名员工,流水线增加了7条。”也有生产商表示:“订单就像洪水爆发一样,做多少他们就要多少,那怕给他一百万,都会全要了,我们产能现在一个月已经增加一万台了,可是他们希望能做得更多,工人们平均每天上班十一二个小时,而且周六周日都没有休息。”
如以上几位自行车生产商所说,共享单车所带来的订单之大,是他们没想到的。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文件显示: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自行车生产商有一种疑虑,共享单车生产线上的模式特点是标准单一化、质量中低端化,但这一生产方式需要巨大的产能来支撑。天津飞鸽自行车市场部的负责人就表示,在这种规模的量化生产过程中,传统厂商的品牌可能面临逐步被边缘化的境地,变成共享单车的代工厂。
蜜月期总是短暂的,对于自行车生产商来讲,订单爆发带来了产能的迅速扩张,而市场的快速冷却,也最终造成了大量的闲置产能。
一生厂商表示,五月份整个市场就开始下滑,现在,专门生产共享单车的生产线已经准备停了。”另一生产商说:“六月份订单突然减少了三分之二。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还有生厂商认为,产能一旦提升起来,共享单车的市场就慢慢饱和了,所以一定会去“踩刹车”。但是,“刹车”让很多企业面临一个大问题:多条流水线突然没订单了,该怎么办?
随着多家小型共享单车企业退出市场,人们逐渐意识到,下半场已经到来了,竞争当中,纯靠数量的粗放扩张难以持续,而对于自行车企业来说,享受过了共享单车带来的短暂红利之后,现在面对的转型之路,或许更加痛苦,也可能更加漫长。不过,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也有一些自行车企业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小鸣单车在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家企业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它本身就是一家自行车的生产商。
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邓永豪从事自行车生产20多年。由于普通自行车市场需求低迷,他的公司一直在休闲和运动自行车领域发展。看到共享单车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商业模式,邓永豪决定转型进入共享单车市场。
关于自行车生产企业的转型,邓永豪谈及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共享单车未来肯定会改变自行车的格局,特别是它会影响新一代出行的方式。作为一家入行20年的自行车企业,对于这一领域,我认为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当时针对共享单车业务,我们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
一定程度上来说,共享单车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购买自行车的需求。对于自行车生产厂商来说,单纯走量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让自行车重新成为时尚,如果能够从自行车身上找到更加新潮的元素,同样也能够在眼下找到独特的机遇。
有媒体报道,共享单车目前的车型主要以低端代步车为主。这类车型技术门槛低,市场竞争激励,利润微薄,自行车生产企业要靠“量”才能赚到钱。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快速普及,人们对低端代步车的需求愈发的倾向于租赁消费,购买欲望下降很多。这使不少自行车生产企业低端车型销售低迷。
面对大部分低端代步自行车市场逐渐被共享单车所占据的压力,不少自行车企业开始迅速调整产品结构。从低端同质化产品向中高端差异化产品转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共享单车的火爆使许多人重新养成了骑行的习惯。当市场群体同行代步的需求被充分满足,骑行习惯被重新培养起来后,他们将不在满足于自行车的普通代步功能,对品质和体验等方面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具有环保、健身、体育等属性的中高端自行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也使得这类自行车生产企业的销售和利润都出现了明显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高端市场份额在这五六年来增长很快,其利润可能回到40%到50%。
(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