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保障打赢的卫勤救治链条
——全军著名专家围绕『战时卫勤保障』话题访谈实录

2017-11-22李金生李玉银

解放军健康 2017年2期
关键词:卫勤护理

本刊记者 李金生 李玉银

封面摄影:侯建普

构建保障打赢的卫勤救治链条
——全军著名专家围绕『战时卫勤保障』话题访谈实录

本刊记者 李金生 李玉银

【话题背景】

2016年11月9日至10日,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军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是我军创立近90年来,党的领袖、军队统帅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军事后勤指导理论,集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后勤、怎样建设后勤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鲜明的“后勤篇”。

习主席指出,“随着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利益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后勤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

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残酷性、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巨大杀伤力、伤情种类的复杂性,对战时卫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生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看,卫勤保障是官兵生命的“保护神”,没有一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卫勤保障力量,保持部队强大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

向实战聚焦,与打仗对表。2月底,记者与3名全军著名专家就“如何做好战时卫勤保障准备,建立与现代作战相匹配的卫勤保障模式”进行了访谈。

战时烧伤,扑灭燃烧的“火焰”

连线专家 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 罗高兴

【专家档案】罗高兴,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常委、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会主委、重庆市烧伤专委会主委及医师分会会长;国际烧伤学会Burns杂志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副主编等。先后参加了40余次危重烧伤员的抢救。以第一负责人获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5项、军队科技项目4项等10余项科研基金,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烧伤是指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炙热固体等热力造成人体组织的坏死、变性等损伤。平时烧伤发生率较低,战时发生率明显增高,二战中烧伤发病率为1-3%;美军越战中为4.6%;在美军第一次沙漠风暴行动中,烧伤发病率为7.9%,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烧伤伤亡率达65%-85%。

烧伤严重程度由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合并伤等方面确定。烧伤面积估算以烧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我国主要使用第三军医大学创立的“中国九分法”进行评估。目前国际上多采用三度四分法进行烧伤深度分类。

烧伤是官兵平时训练常见的损伤,也是战时常见的创伤之一。战时烧伤多成批发生,数量多,复合伤多,伤情复杂。一般来说,常规战争烧伤发生率为3%-10%;随着高新武器的应用,烧伤占伤员总数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现代战争多为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多种杀伤因素并存,直接造成多发伤和复合伤。某些重型武器应用,可形成继发性致伤因素;新概念武器的应用,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增加了烧伤复合伤的伤类、伤型,伤情复杂化。

烧伤抢救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以内,现场主要是开展自救、互救。现场急救包括迅速中止损伤、生命支持、减轻创面加深程度、及时送医等。烧伤的严重程度与致伤因素(火焰、火焰烧着的衣服、电流、化学药剂等)作用于机体的时间和面积密切相关,时间越长损伤越深,累积范围也越广。因此,在现场应争取时间,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进行自救与互救,可有效地减轻伤情。

救治过程中,遇到大面积烧伤的官兵,应第一时间后送后方医院,防止烧伤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是严重烧伤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易危及生命。休克与感染是脓毒症的重要诱因,一旦发生休克,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此外,烧伤治疗的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保住生命,更应该把整形美容技术应用到烧伤病人的治疗中,从源头上做到恢复病人的容貌和外观。

罗高兴所长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们还积极追踪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烧伤救治的发展趋势,针对未来战场成批烧伤多、吸入性损伤发生率高等特点,着重对成批烧伤伤员救治、烧伤创面的处理等多个研究课题优先支持,组织精兵强将重点攻关,并对烧伤伤员早期缺血缺氧、感染、免疫等领域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他们提出了全军第一个适用于战时烧伤救治的延迟复苏补液公式,形成和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成批烧伤伤员标准化、模块化救治模式,使救治技术和保障模式有了突破性进展。

战伤救治,撑起“生命保护伞”

连线专家 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王剑利

【专家档案】王剑利,男,1980年9月入伍,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89医院大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后)导师。现担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SICOT)常委、亚太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常委等。先后荣获军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科技拔尖人才,军区科技“金星奖”及“十一五”科技先进个人、山东首届“齐鲁杰出医师”等荣誉。获得全军“八五”重大科技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

据统计,从二战到今天,现代战场肢体损伤的比率从65%增加到76-90%,其中严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四肢骨折占40%,脊柱损伤也呈上升趋势,约占7.4%。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资料显示,爆炸伤占75%,枪伤占20%。新型高爆弹药爆炸瞬间产生的大量高压气体、热、冲击波以及飞散的破片,形成多种致伤因素,如破片伤、冲击伤、烧伤等。

新型高爆弹药主要有4种损伤机制。一是原发性爆炸伤为超压和减压波穿过身体造成损伤,引发颅脑损伤、肺损伤和鼓膜破裂。二是继发性损伤由炸弹碎片和爆炸导致周围环境中的碎片引起的损伤,表现为皮肤破损到截肢等不同程度,是爆炸伤最常见致伤机理。三是爆炸冲击波将伤员推倒地面引起损伤,包括建筑物等倒塌所致损伤。四是其他类型损伤包括烧伤、爆炸释放有毒吸入损伤;放射线物体、细菌等成分造成的损伤。其中肢体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涉及骨折、脱位、截肢、血管神经和软组织损伤等多种类型。创面污染重,感染率高,治疗极其困难。

新型高爆弹药所致肢体复杂创面的修复面临更多挑战,参与治疗的骨创伤专家还要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利用各种带蒂或游离皮瓣覆盖创面。皮瓣供区要远离损伤部位并且得到完好防护,可切取皮瓣面积要足够大,切取的体位要便于多组手术同时进行,还需考虑爆炸伤多肢体损伤及胸腹腔等重要脏器损伤的特定及后期康复需要,避免损伤对后期康复有重要影响的肌肉如腹直肌、背阔肌等。

战时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须贯穿于整个后送救治过程。Ⅰ级主要是自救、互救,包扎止血。Ⅱ级止痛、抗生素治疗和夹板固定骨折,如果有前伸的野战外科手术队,可行清创及简单骨折外固定架固定。Ⅲ级去除止血带,控制出血,开放伤口的清创,筋膜切开减压,无活性肢体截肢以及长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Ⅳ和Ⅴ级后续的专科治疗与康复,如外固定支架改为髓内或钢板固定,利用各种植骨材料及技术处理骨缺损,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等。

为提高卫勤保障能力,这个所大力开展火器伤课题研究攻关。他们先后开展了弹道伤战时止血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系列研究、装甲兵训练脊柱损伤的特点和防控措施、抢滩登陆损伤特点及救治平台研究等多项技术创新以及填补军内空白的研究立项。以上项目获得了全军“十二五”重点课题、面上项目课题、原济南军区重点课题,其中一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基础实验、新型材料、临床解剖以及临床应用全方位进行系列系统研究,为部队新兵集训、平时驻训、演习实战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突出问题和伤病的预防、救治、康复提供了及时精准、实用有效的方法和有力保障。

王剑利所长告诉记者,该所在断指(肢)再植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吻合径只有0.2毫米的世界纪录,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勇攀创伤医学高峰的先进科”的荣誉称号。如今,他们在强军目标指引下,以未来战场需求为牵引,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野外卫勤保障训练和战地救护演练,全面锤炼野战医疗分队在复杂情况下的保障能力。

卫勤演练,无缝对接“海战场”

连线专家 第401医院干部病房三科护士长 楚立云

【专家档案】楚立云,女,1981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技术六级。现任解放军第401医院干部病房三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海军第二十二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医疗救护所麻醉护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曾获青岛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明星;青岛市人民满意的好护士;青岛市护理突出奉献奖;原济南军区优秀护理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

楚立云护士长曾担任海军第二十二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医疗救护所麻醉护士,她介绍说,以亚丁湾护航为例,历次护航编队只抽组1名麻醉护士,但从护理人员实际受领任务开始,就要进行物资、器材、药品的准备,参与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制度的修订。

任务期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参与日常的门诊、巡诊,还要对官兵开展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战伤自救与互救技能的训练指导,更要对常备监护、手术器材定期维护保养与消毒灭菌,保持应急备用状态。特别是在地方船员急症抢救监护,控制舱内交叉感染,成批外伤船员的救护中,护理人员不可缺少。

护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理全科”。这就要求其要擅长各种战伤及常见外科急症、围手术期的护理,还要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任务海域传染病的预防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康复护理、交叉感染控制等等。

卫勤训练中,现有陆上的三级救治组织模式,护理岗位职责并不完全适应于海上作战,并且多数护理人员都没有海上训练的经历与经验。海上卫生装备在恶劣海况条件下的固定与维护更加困难;舰艇通道狭窄,楼梯陡直,伤员搬运难度更大;海战中烧伤、爆震伤、海水浸泡伤、核化生武器杀伤发生率高,这些伤情的护理要求更加专业;各种护理操作的稳定性更加难以控制等等均需要深入研究。

为此,针对海战伤的特点,开展理论与技能培训、护理人员轮流上舰艇、出远海进行适应性训练等,均应贴近实战。在现有机动卫勤分队预编组成的基础上,探索适应不同海上任务要求的护理专业化训练组织模式,在人员抽组论证、岗位职责标准等方面训练方案应精细化。抓住每次遂行海上任务与军事演习卫勤保障的时机,在演习场检验护理训练的效果,坚持边训、边演、边改、边完善,才能蓄积实力。

“履行使命,必须具备与使命任务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前不久,401医院医疗分队参加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救治演练。演练中,医院自主研发的心理护理和整体护理等一系列新成果首次应用并得到检验,促进了复杂背景下的海上卫勤保障能力提高。

楚立云护士长告诉记者,在复杂背景下开展海上救护,困难多、风险大。医院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利用全军航海病医学专科中心等优势,制定了一系列野战卫勤科研保障激励措施,帮助每名业务骨干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并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先后取得“海域艇员多发病分析”等数十项新成果。他们多次组织海上医疗分队在恶劣天气和陌生海域中进行卫勤保障演练,提高了用新成果开展医疗救治的技能。

近年来,401医院先后出色完成了“神州”系列载人航天发射海上保障、亚丁湾护航、中俄海上联演、“卫勤使命-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习等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中,该院抽调6名专家组成医疗队,历时132天,横跨三大洋、五大洲,在圆满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上,还应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进行战伤救治,开创了中国海军医疗史上的先河。

猜你喜欢

卫勤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