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2017-11-22贺正全

度假旅游 2017年8期
关键词:凉州武威实训

贺正全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 武威733000)

构建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贺正全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 武威733000)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在传统文本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融合本地文化资源,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吸收当地旅游业领域专家和优秀从业人员一起参与教学改革,为培养当地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服务。

地方文化;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内地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有些内地的小城市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外国游客。这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武威地方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英语教学资源

1.1 武威历史文化概况

武威古称凉州、雍州,又称雍凉之都。凉州的磨嘴子、马家窑文化,皇娘娘台、海藏寺的齐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证明在先秦时期(约7500-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西周时中国分为九州,此地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东周时为雍州属地,是中国古九州之一。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此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公元220年10月魏文帝曹丕重置凉州,并立武威葡萄酒为国酒,还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从此凉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驰名天下。1047年,西夏西凉府创制发明中国最早的烧酒(白酒),凉州被誉为西夏“酒都”。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9月武威市为秉承古老的凉州美酒酿造技艺成立武威酒厂,后改皇台酒业。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酒类制造企业,享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之美誉。2012年10月武威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明清两代武威学风浓厚,共出54位进士,武威学风有“灯火辉煌不夜天,书声朗朗甲秦陇”之美誉。清朝纪晓岚、钦差大臣、陕甘总督林则徐曾在凉州留下很多墨宝、匾额,盛赞西北的大好河山。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凉州也留下很多墨宝、匾额,盛赞凉州美食[1]。

1969年10月在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之后,马踏飞燕在国内成了武威的象征,在国际上则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5年又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各类文物点1029处,是甘肃文物大市。著名景点除了“马踏飞燕”还有西夏文“活字典”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全世界唯一以高僧名字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等名胜古迹。

武威境内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形成了以雷台、文庙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天祝三峡及藏土风情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山水生态游,以中国葡萄酒城、威龙沙漠绿洲有机酒堡及葡萄观光旅游区等为代表的葡萄酒特色文化游,以沙漠公园、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沙漠生态观光游,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及农家乐等为代表的绿色休闲度假游,以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2]。

1.2 武威区位优势

武威古时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重地之称,曾经一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曾经也是“凉州刺史部”、“河西节度使”、“凉州牧”、“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的政府驻地。

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营双高速、金武高速、金色大道贯穿全境,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节点,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商贸集散地。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之后,使武威成为服务甘肃、辐射西北、连接亚欧的现代国际物流平台和国家向西开放的进出口产业聚集区。

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他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此武威成为“一带一路”的黄金节点城市[1]。

1.3 政策支持

武威市政府抓住机遇于2017年4月1日印发了《武威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武威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武威打造成西北重要的避暑休闲胜地、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亮点城市、中国旅游标志名城和世界知名的葡萄酒文化休闲度假地。

2 旅游英语教学中利用地方文化的必要性

2.1 传统旅游英语教学不适应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长期以来,旅游英语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在教材编写上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是传统旅游英语教材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众多旅游英语教材基础英语教学的痕迹非常明显,而实际应用则显得非常不足。教师在教学组织上也是按部就班依照教材进行教学,没有把可以利用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到教学中,更谈不上旅游英语实训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的高技能人才。所以特别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希望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所安排的任务。然而,旅游英语教材和教学模式现状却不能够达到这种期望。现在的旅游英语教学虽然也能够培养出英语语言技能较高的毕业生,但是,存在一个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到现实应用的一个过渡,换言之,学生毕业后有一个如何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工作,如何使基本技能在工作中得以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虽然这种过程是必需的,而且也是应该的,甚至一定意义上说是用人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却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是学校没有培养出合格人才。

所以旅游英语教学现状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有较大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方面显得非常不足,而且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等更让人觉得非常遗憾。

2.2 武威地方文化资源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人们在祖祖辈辈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形态和形成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观念的产物,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方人们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体验,也包括所创造的物质形态的东西。当今不论中外,旅游者不仅喜欢观赏风景名胜,而且也喜欢亲自体验地方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文化生活。

武威是一座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城市。而且,更为有利的是,其中一些著名旅游景点就位于武威城内,离武威职业学院非常近,步行就可以到达。这在客观上为武威职业学院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不论是实训活动的经费上还是实训活动的组织上以及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都有着十分有利的因素。

从武威职业学院出发,步行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文庙、西夏博物馆、鸠摩罗什寺等,到雷台公园也只不过40分钟而已。若要乘坐公交车到达各旅游景点也只需要20分钟左右。

这些都为旅游英语教学开展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3 旅游英语中增加地方文化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地方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从事旅游业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还应当完全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英语教学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以文本为主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向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转变,从单纯的基础英语教学向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基础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在于学用过程分离。一般认为学习过程主要是积累知识,培养技能,为应用学习成果做准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则是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情。但是,实际上作为高职教育完全可以学用结合,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因此,旅游英语教学应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培养能够走上工作岗位后立即适应工作的旅游人才。

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旅游市场对会英语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旅游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实质问题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

3 构建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武威的历史文化资源、区位优势以及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为我院旅游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旅游英语课程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贯彻高职办学宗旨,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

3.1 编写本土化旅游英语文本教材

文本教材能够给学生提供经典规范的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旅游英语的基础过程。合适的文本教材能够充分考虑旅游英语教学的系统性,把握文本学习与实训及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创建基于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应该从编写文本教材开始。

旅游英语教材一般包含听说读写译的各项技能训练任务。在初级阶段一般都是做形式训练。其内容则完全可以谈论武威当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这样做既让学生练习了英语的形式又了解了武威的旅游名胜。这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

文本教材编写应该充分利用武威本地的这些独特资源。在教材的编写工作上要成立编写组发挥集体力量,吸收当地旅游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参加编写组,充分听取旅游专家,尤其是一线优秀从业人员的意见,形成基于武威当地旅游产品的,以旅游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教材编写思路,满足本地旅游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3.2 构建基于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训课程

当前旅游英语课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哪怕是以旅游景点为例的英语会话听说活动还是介绍各地文化的阅读活动都是在传统教室进行的。其实,作为语言课程的旅游英语在一定的真情实景中去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也会增进对当地文化旅游等资源的了解。

在本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又可以便捷到达的情况下把实训课程直接建在旅游景点是完全可行的。英语教师在完成或在进行文本教材教学的同时可以安排旅游英语实训教学。

开展实训教学也需要实训教材文本。实训教程文本的编写应当完全以应用为主围绕当地文化旅游景点安排内容。在开展实训活动时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而分组进行。英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当地出行便利的旅游景点参观,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者优秀的英语导游来承担导游任务,让学生在观赏本土旅游名胜古迹的同时增加旅游知识的学习,也使他们对旅行社、酒店管理和餐饮服务等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3]。比如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本地的景点、建筑、服饰、体验特色小吃等。要求在活动中学生以及师生之间都用英语交流。

实训教学的开展除了编好教材之外,在实施实训教学之前要加强与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有关人员的联系。只有与旅游部门有关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实训基地,旅游专业师生才能够获得对本地特色旅游景点的实训体验[4]。学校也可以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给旅游专业师生提供全年的免费旅游参观本地景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去旅游景点练习英语,甚至可以给一些外国游客提供义务解说服务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益处。

[1]百度百科.武威[DB/OL].[2017-08-15],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5%A8%81/353363.

[2]武威旅游网.武威概况[DB/OL].[2017-08-15],http://www.wu⁃weitour.com/1111L.aspx.

[3]陈思羽.利用校园旅游资源开展《现场导游》实训课程教学之初探——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3):110-112.

[4]张笑薇.四川本土文化与本省旅游英语专科教学的结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107-109.

G0

A

1672-7517(2017)08-0075-03

2017-07-15

2017-08-25

贺正全(1966—),男,甘肃兰州人,武威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凉州武威实训
重任在肩
最爱凉州面皮子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