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协系统对外交流在推进公共外交中的优势及策略

2017-11-22丁锐杨晓琪

公共外交季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外交科技系统

丁锐杨晓琪

科协系统对外交流在推进公共外交中的优势及策略

丁锐杨晓琪

科协系统对外交流活动主要由各地科协的国际联络部负责,从工作的对象来看,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现阶段科协系统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进行提升,以更好地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以来,我国从事公共外交的主体由原先单一的政府扩展到多种多样的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系统)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由国家级、省级(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推进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科协系统应在其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科协系统现阶段公共外交活动情况

科协系统对外交流活动主要由各地科协的国际联络部负责。以中国科协为例,其方针是“中国科协—民间国际科技组织—联合国对应组织/机构”,从工作的对象来看,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

一是以双边、多边并举的形式开展公共外交。双边形式就是“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主要是针对其他国家的科技组织。开展双边合作的目的是维护和拓展科协与对口组织的合作关系,为科协系统开展国际活动提供信息、资料,疏通渠道。目前为止,中国科协共与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英国皇家学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俄罗斯科工联等在内的世界近百个对口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双边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会谈纪要、合作意向书等合作文件100余份,内容涉及信息交流、交换刊物、代表团互访、人员进修、科技交流、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科普等科技合作交流的各个方面。多边形式就是“一对多”的工作模式,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开展工作。中国科协作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科技组织,代表中国科技界加入了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科技工程者联合会等世界顶级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并组织中国科学家参与未来地球计划、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等重大国际科学计划,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及科技界搭建综合高层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为促进国际组织工作的开展,科协系统以实施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项目(国际组织事务专项)为抓手,积极建设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大力支持学会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活动,通过支持学会推荐我国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承办、申办国际组织重要工作,主动参与、承办乃至发起国际科学计划,申办国际重要学术大会等方式,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协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677个、国际科技计划225项目。

二是以“海智计划”为重要突破点开展公共外交。“海智计划”,全称是“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计划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海外人才和智力优势,发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共同参与,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搭建平台。海智计划和海外科技团体本着“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务实、守法、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技术引进和专项考察等活动,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对海外华人开展公共外交是当前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突破点。当前,海外从事科技工作的华人大部分是当地社会的精英阶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地的华人社会甚至是整个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协系统符合公共外交的内在要求

一是群团组织的身份符合公共外交的定位。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指出“国之交往在于民之相亲”。从科协系统的性质来看,它是“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早在200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就批准授予中国科协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做为人民团体,科协系统不属于政府机构,对外开展活动是以群众团体或者民间组织形式出现。从科协构成人员来看,很多人都是国内某些技术上的顶尖人才且身份多样化,淡化了原先浓厚的政府色彩。

二是传播科学的工作方法符合公共外交的需求。科协系统开展科普等工作时,采用的工作方法与公共外交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传播内容生活化,在开展公共外交时,将一些本国生活中的细节作为公共外交的内容进行展示,如泰国外交部和文化部印刷的公共外交刊物中,就将泰国厨艺作为单独章节重点展示。这样可以帮助别国公众更好认识该国的社会人文风貌,增加对该国的认可度。又如传播方法多样化,可以确保信息在社会中尽可能地实现覆盖,如用从最先进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到村文化大院的展示板,到现实中的“一对多”的科普员等各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日本学者渡边靖所著《美国文化中心论》指出,战后驻日美军花大力气解决了“最后三英尺”问题,就是希望通过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完成信息的全方位覆盖,以有效推进公共外交。

三是工作对象的特定性适合开展公共外交。与其他组织相比,科协系统开展公共外交的对象有三个特点和优势:第一,是对象年轻化。很多国家的公共外交的决策者都认为“公共外交的很大部分是和年轻人打交道”。科协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的科学普及活动。以中国各地科协下属的科技馆为例,其接待的对象是青少年和他们家人,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与新鲜事物的接触,实现自我认识和对家庭、社会的了解,还会对他们一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对象精英化。通过科协系统加入的国际条约、组织和国内活动来看,很多中、高端科技工作者是工作对象,他们不仅在本领域内是领导者,而且担任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拥有众多的“粉丝”。根据美国传播学者卡尔·霍夫兰对于“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的研究,信息的可信性主要是受到信息传播者的可信性和权威性两个方面的影响。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往往是他们先“发声”,其对国内舆论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也正是我国领导人访问美国期间多次会见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美国科技界人士的原因。第三,对象聚集化。专业学会和大学是科协系统在国内和国际工作上的重点。在同专业学会开展工作时,传播内容专业性强,传播效果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优,并且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方案。大学构成人员性质相对单一,专业性强,大学师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优于其他群体。

科协系统在公共外交中的提升方案

针对现阶段科协系统在公共外交的现状,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进行效果提升,以更好地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一是紧跟国家政策,争取“落地生根”。从美国学者埃蒙德·格里恩提出公共外交概念至今,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始终是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服务,语言培训项目、文化中心和“文化交流年”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地点的固定性。孔子学院、歌德学院等语言文化中心,一般都是建在别国的大学校园中,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第二,内容的针对性。这些语言文化活动中心和活动,都将本国的文化、历史和科技成果作为重点介绍内容。第三,活动的机制性。以“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和“中埃文化年”为例,双方举办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合作机制性,可确保活动长期推进。科协系统在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时,应该以我国已建成的公共外交设施为主要依托,做到成本最低、应效果最佳,应根据对方国家公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介绍我国的科技成果,并为对象国公众提供便利。例如,在东盟国家中适当推广我国已经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在非洲国家传播基本的卫生医疗知识。在举办“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成熟论坛的过程中,适当争取那些既有政治影响又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让科协系统领导下的企业学会发挥作用,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国家形象。

二是利用他国媒体,争取“借台唱戏”。回顾公共外交的早期实践,利用媒体向别国公众传播本国信息是早已成熟的做法。然而,这一做法有两点不足:第一,花费巨大。如美国之音平均每年的运维费用在2亿美元以上,我国的对外媒体难以承受。第二,效果欠佳。除去受到外界其他干扰因素外,有些国家的公众对本国媒体的信任度、接受度远大于外国媒体。同时,别国媒体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相对固定受众,可以确保信息畅通。科协系统利用媒体进行对外活动时,应该综合考察该国的媒体发展情况和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编排;对发展中国家应该多安排一些图片新闻,采用浅显的文字,以更加简明的形式呈现自己;对发达国家应多制作一些叙事简明、时间适当的视频类节目,并侧重于脸书和推特的编排习惯。确定采用何种媒体开展工作时,应对所利用的个别媒体进行客观、系统的考察,特别是该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目标受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针对不同媒体撰写不同内容、风格文章。前驻英国大使傅莹根据不同媒体和受众的特点,或是撰写文章,或是参加语言访谈类节目,成功地驳斥了2008年“藏独”分子借北京奥运会散布的谬论,有的放矢,化危为机,有效地推动了在英公共外交。

三是提升翻译水平,争取“融通中外”。应整合国内智力资源,争取工作“一箭双雕”。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是一项集战略性、系统性、技术性于一体的工作。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可以接好对象国的“地气”,也可以更好地传播我们的理念。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适当整合我国优秀的外语类院校和出版社,将对外翻译工作作为特定的课题,使我们的教、研、学在翻译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力求作品“信、雅、达”。美国很多公共外交活动都是政府牵头,将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包给跨国公司。这样的外包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去“政府参与”的色彩,消弱“政治宣传”的味道,提升公共外交活动的质量,优化公共外交活动的效果。科协系统在翻译有关科普作品时,可以适当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同国际知名出版、翻译公司或者对象国国内的翻译、出版企业合作,以提升作品的翻译质量。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动员网民“讲述中国故事”。科协系统现在建设的“网上科协”,其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法,实现线上和线下联系,建立网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系统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将作品翻译得更为专业。也可以动员广大网民,集思广益,将作品或插图等设计、润色得更有地方特色,使人过目不忘,讲好“中国故事”。

四是聚焦青年一代,争取“效果最优”。很多公共外交的实践将“争取别国下一代”作为工作的重点,正如一位韩国学者说的:“要争取那些在韩的留学生,使他们对韩国有好感。”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将承担未来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科协系统在未来的公共外交中要争取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利用好现有的国际合作体系,重点与他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感情,让他们对中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成果产生好感,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其次,要通过科普展览等活动,让广大青年人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突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为当今世界科技作出的重要贡献。最后,可学习孔子学院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设立相应的奖学金机制,鼓励他国青年来华留学深造,并对这些学生进行长期帮助。通过对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进行研究,可以看到通过严格的选拔和长期观察,被此项目选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政治、文化精英。如果设立针对国外科技工作者的奖学金,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科技创新内容,壮大我国科技工作队伍,降低我国科技创新成本。

丁 锐:山东省科协信息中心职员。

杨晓琪:烟台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交科技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