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南昌起义的外国人
2017-11-22齐霁,王跃鹏
参加南昌起义的外国人
苏共老党员库马宁
莫·佛·库马宁,是苏共老党员,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苏联红军,在第一次卫国战争期间,历任苏军炮兵营长、团长和步兵旅长等职。1926年,库马宁奉派来华,担任黄埔军校军事顾问,并以“齐冈”作为自己的中国名字。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后,库马宁任贺龙部第二十军军事顾问。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贺龙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率第二十军南下,库马宁随军来到南昌。
贺龙任南昌起义总指挥后,库马宁积极出谋划策,为南昌起义的成功做出了贡献。8月5日,起义部队按原计划分兵两路向广东进军,库马宁随贺龙的部队南下,不幸在9月下旬的汤坑遭遇战中被俘。
在狱中,库马宁坚贞不屈。由于他在黄埔军校和李宗仁部担任过军事顾问,加上苏联政府的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营救,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28年秋将其释放。库马宁回国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苏联海军领导职务。
朝鲜人毕士悌、金元凤和陈公木
毕士悌,原名金勋,朝鲜人。1919年春,毕士悌来到吉林省通化县哈尼河,进入朝鲜族反日团体创办的新兴武官学校学习军事。学习结束后,他于1920年2月被调到吉林省汪清县西大坡朝鲜族反日军事学校当教员。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1931年冬,毕士悌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他协助磐石县委创立了“磐石工农义勇军”,这支队伍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南满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前身。1932年,他被调到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二十三军军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6年2月,在东征战斗中,毕士悌不幸腹部中弹,于22日壮烈牺牲。
金元凤,朝鲜人,号若山,曾化名崔林、陈国斌。1898年8月13日生于朝鲜庆尚南道密阳郡府北面甘川里的一个农民家庭。
1919年11月9日,金元凤与尹世胄、梁健浩等朝鲜志士在吉林成立以实施暗杀手段为主的反日独立运动团体——朝鲜义烈团,他被推举为团长。义烈团团员们经常携带武器、炸药,潜行在朝鲜、中国、日本的各大城市,暗杀日本军政要人及其帮凶。1926年春,金元凤带领17名义烈团团员,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7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后,他留校任政治部少尉教官,不久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金元凤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在北平创设了列宁主义政治学校和机关刊物《列宁》。1937年10月,金元凤任总队长的朝鲜义勇队成立,开赴抗日前线。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元凤被选举担任第一任监察相,1958年11月因病逝世。
在南昌起义的队伍中,还有一位朝鲜人陈公木。陈公木,原名金相善,又名丁公木、李炳熙,生于朝鲜庆尚南道山清郡。1918年,从朝鲜釜山商业学校毕业。1919年,参加朝鲜反日“三·一”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辗转来到中国。
1923年3月,他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年后退学。1925年8月,又进入上海惠灵英语专门学校学习一年多。1926年4月,进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军事。同年8月,转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6月毕业后,前往南昌参加八一起义。1928年7月,赴吉林磐石县任中国朝鲜人同盟庶务部长。1930年7月,在磐石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工作委员,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在北满进行革命活动,向省委提交了由他起草的《少数民族运动委员会意见提纲》。1931年初,被派往安图县组建中共县委机关,并任县委书记。同年3月,又调任中共延吉县委书记。1931年4月8日,在延吉县朝阳川茂山林从事革命活动时遭日军逮捕,被押往朝鲜汉城监狱,后判处7年徒刑。1935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摘自《军事史林》2017年第6期 齐霁王跃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