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之美
2017-11-22李秋生
文/李秋生
淡然之美
文/李秋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生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美。
什么是最美?我以为是淡然之美。
服饰之美,淡然之美应属上乘。有一位资深先生,大学时代校园里一幅美丽画面在他心中永恒定格:当时流行红裙子,当所有女生都穿得像一面彩旗时,唯有一位女生只穿黑白灰,冬天最常见的情景是,她穿着父亲的白衬衣,还有自己设计的,只有一粒扣子的灰色长大衣,走在校园里的她,个子高挑,肤色白净,气质高雅,无意中成了很多男生心目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多年后还被提及。她的穿着,应该说与国人几千年来“要得俏,常带三分孝”的审美观不谋而合。
饮食之美,首推淡然之美。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豪华饭店,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对人体的伤害是无穷的,乃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始作俑者,而百姓饮食、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名利之美,依然是非淡然莫属。当年,有人要给杨绛先生开作品研讨会,她说,“我本来就是一滴水,非要把我吹成肥皂泡干什么?”写下名篇《芦花荡》、《荷花淀》的孙犁对一位准备开作品研讨会的文学界朋友说,“与其做这样的事情,还不如到乡下老家走一趟。”意思是去基层体验生活。他们对待名利的那种淡然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散发阵阵清香,永留人间。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李国文先生在《胡椒八百石》中写道,唐朝大历十二年,宰相元载犯法,在他家中抄出的珍贵物品堆积如山,仅胡椒就有八百石。按唐时计算方法,换算成今天的重量,800石胡椒,重达64吨,能够足足装满3个集装箱。这个宰相明明知道60多吨胡椒子子孙孙都吃不了,可他需要的只是占有,绝对的占有,无穷无尽的占有,一种看上去能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占有。联想到今天,一些“老虎”把地下室当成“储金库”,在里面装满了一堆堆金条,一排排玉器,一捆捆钞票,有的钞票因长期受潮侵蚀,已经发霉腐烂。他们当然知道,这些巨额财产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感觉,别说用不完,根本用不到。有的东窗事发,还没来得及拆封便被司法部门如数清点,上缴国库。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这些财富仅仅是一场梦。为了这些财富,他们违法乱纪,为了这些财富,他们命丧黄泉,或者终身失去人生自由。他们如梦初醒时分,才意识到还是淡泊名利最重要,可惜悔之晚矣!
淡然之美是一种表现形式,它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境界,是越过千山万水宁静致远的神情,是游走于风轻云淡间的步履,是润物细无声的情怀。如果以淡然态度对待每件事,就会达到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人生境界,也就不会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进而从容不迫度人生。
不过,淡然之心很是难得,不是想淡然就淡然,说淡然就淡然,所有人都能够去淡然。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修养底气,才能炼就马寅初先生倡导的“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状态。
从本质上说,淡然情怀不依靠任何外界力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和修养。静下心来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体验和升华,真正弄清楚人生是什么,怎样度人生,淡化物质,注重精神,不被磁场极其强大的物质所围困,也就是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学习,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这种学习需要“立下愚公移山志”,每日坚持,坚持一生。
但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追求淡然之美的人与日俱增,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