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心灵“护航”为成长“扬帆”

2017-11-21廖国生

新课程·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护航数学教学德育

廖国生

摘 要:根据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示范;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充分运用教学过程;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数学的美。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德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效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示范,渗透德育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

例如,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做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教师语言清晰、幽默,板书规范,并且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电教设备,使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能感受到教师的严谨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从而产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数据和形象生动的主题图、插图,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就能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等内容,渗透德育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趣题等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

2.充分运用教材中形象生动的主题图、插图,以及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德育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2的“准备课”中“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先可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校园。

三、充分运用教学过程,渗透德育

数学课不同于品德与社会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记得有一次去听一位数学老师的公开课,她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这名学生纠正错误,没想到她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她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題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四、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亲身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学习基本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例如,在讲概念时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然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揭示出概念,练习时又用到概念,这样无意中使学生体会到“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进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时教师就可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在进行“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倍数与因数”教学时就可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五、充分利用数学的美,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认为数学的美具体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的奇异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小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把传授数学知识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殷堰工.数学为什么美?[J].科技潮,199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航数学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指引是最博大的爱, 护航是最大的责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