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与快乐”式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17-11-21周志鹏

戏剧之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周志鹏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开始发生转变。音乐作为能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学科,也开始在教学策略上做出改进,由此提出“审美与快乐”式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本文通过阐述“审美与快乐”式教学的内涵,提出素质教育下,小学音乐教学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审美与快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176-02

音乐教育在审美、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音乐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审美,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素质教育下,提出的“审美与快乐”式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的学习,并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一、“审美与快乐”式教学策略的内涵

“审美与快乐”式教学,以快樂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不再采用传统的老师领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其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唱好一首歌,不跑调,而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为主要目的;第三是采用让学生愉悦的方式来学习,比如做游戏,不再双手背后一板一眼地跟唱;第四是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畅所欲言,可以和小伙伴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第五是教学中会把音乐的领会、舞蹈的教学和歌曲的歌唱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1]。

二、“审美与快乐”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1.营造音乐意境

在音乐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音乐意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比较抽象的音乐《加伏特舞曲》,老师先播放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相互交流,之后老师再对这首音乐做背景讲解。

很多音乐的展示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加直观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到《跳圆舞曲的小猫》时,老师可以在投影仪上展示小猫的图片,或者是播放小猫的视频,并且在学生观看的时候播放这首音乐。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是学习到一些生活常见的东西比如《洗手绢》,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小手绢,或者是上课之前让学生们带一个小手绢,在学习这首音乐时让学生们做出洗手绢的动作。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实物就能把所学的音乐带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多得。

音乐老师一般都会使用几种乐器,可以在学生表演音乐时伴奏,营造课堂上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们更能贴近音乐。棒子、锣、小鼓、三角铁等乐器比较简单,学校里也可以配备。在课堂上,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使用乐器伴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很多音乐的主题是大自然,比如《夏天的阳光》,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真实地感受夏天的阳光。在大自然中,老师播放并带领学生唱这首歌曲,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或者是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布置教室,粘贴一些大自然优美风光的图片,也可以让学生们手工制作一些装饰品布置教室[2]。有条件的话,买一些小盆栽放在教室里,比如多肉、绿萝等比较容易存活的植物,让学生更加贴近自然。

另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对《小雨沙沙》这首歌曲,老师一边播放,一边让学生展开想象:“春天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一阵电闪雷鸣后,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地里的种子受到雨水的滋润,慢慢舒展身体,从土里钻出来。同学们想一想,种子在喝到雨水的时候会说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唱这首歌,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多种方式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的教学主要以“快乐”为原则,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学习中享受音乐的美和乐趣。在“审美与快乐”式的教学策略下,老师不能再采取以往的老师一遍遍领唱,学生一遍遍跟唱,直到会唱为止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参与感。

在学习一些歌曲比如《小蜜蜂》《两只老虎》《让我们手拉手》等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小蜜蜂》是两个人的游戏,老师可以找一个同学搭伴儿给同学们做示范,同桌两个人一起跟着做。《两只老虎》的游戏,老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跟着动起来,老师的表演要绘声绘色。在唱到“跑得快时”要做出跑的动作,唱到“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时,做出摸耳朵和摸尾巴的动作。将歌曲与舞蹈动作相结合,与游戏相结合,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活跃。

基本学会一首歌曲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唱。教室左半部分的同学唱一句,右半部分的同学唱下一句,形成对唱。也可以是坐在教室前半部分的同学和坐在后半部分的同学对唱,或者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对唱。在对唱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使课堂活跃起来。

除了构建良性竞争,也可以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交流和讨论。比如在欣赏《星光圆舞曲》(下接第178页)时,老师首先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们欣赏进入教学,之后让学生们画出音乐的节奏,可以画线条来表示,在同学们各自画出自己的线条以后,进行分组交流,并且商量出一个最佳的方案作为小组的代表。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介绍对歌曲节奏的设想,评出最优。

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比如校庆、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音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3]。选择一个比较具有表现力的歌曲,老师组织学生们设想音乐表现的情节和场景,讨论如何编排。在音乐情节创编出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推荐适合的同学来表演,并且一起布置场地,制作或购买需要的道具,进行排练等等。在音乐剧的组织中,老师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尽量有参与感,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比较正规的音乐剧无法开展,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做即兴表演,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八种,强调了人所具有的智能优势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好,语文一塌糊涂;有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一碰到英语就抓耳挠腮,这并不是学生不努力,不想学好,而是有些领域对他而言是劣势。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对音乐比较有天赋,有的学生表现平平,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对音乐的一头雾水,老师要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除了智能方面的原因,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音乐熏陶等因素也会造成对音乐的理解不同[4]。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倾听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倾听学生见解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音乐,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三、结语

小学音乐的教学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教学,让学生们在音乐中提高审美观念,加强情感体验,并能在未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在素质教育下,对小学生的教学我们提倡“审美与快乐”式教学,以快乐的教学方式,加强小学生的审美。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对音乐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表现出传统课堂中所没有的快乐,对音乐学习的主动以及学习中的专注。另外,这种教学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合作、舞蹈等能力,一举数得。为了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还需要关注音乐教材的选择、小学生的个性、能力等的差异,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帮助小学生快乐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玮婷.“审美与快乐”式小学音乐教育探究[J].音乐时空,2015(17):174-174.

[2]王靖茜.探析“审美与快乐”式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151-151.

[3]潘燕.课堂因“你”而精彩——小学音乐课堂快乐教学模式初探[J].天天爱科学,2016(12).

[4]王小芊.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J].文教资料,2010(9):105-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