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21朱崇婧

科技视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应用临床

朱崇婧

【摘 要】本文分别从慢性疼痛电刺激控制疗法、强迫性失禁电刺激控制疗法、Parkinson电刺激控制疗法等方面,探讨临床中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的实际应用,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参考。

【关键词】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临床;应用

电生理与电刺激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现今已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具代表性且最成功的便是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的挽救了许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此外,电生理学与电刺激技术在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从以往的心脑电生理,发展至各种疑难杂症的深度诊治,如强迫性失禁、药物成瘾、慢性恶性疼痛等。本文针对临床中植入式医学电子装置的应用作一浅析与综述。

1 慢性疼痛电刺激控制疗法

疼痛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症状,对其进行治疗与处理,意义重大。在疼痛患者当中,最难治疗的便是慢性疼痛患者。一般情况下,慢性恶性疼痛的治疗与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药物疗法。对于此种方法而言,不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而且还会产生药物抵抗性;其二,手术疗法。此种方法多经放射疗法、外壳手术等方式,将患者的疼痛神经通道切断,以此来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但此种治疗方法易造成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其他功能的损伤,另外,还不可逆。其三,控制疗法。此疗法即为一电生理学方法,其主要利用电脉冲信号的刺激作用,来完成阻滞疼痛信号的相应传输,最终实现疼痛控制。

所谓疼痛控制疗法,实际就是利用植于皮下的微型神经刺激系统,经电极,将温和的电刺激脉冲发送至电极向椎索。此些电脉冲会对疼痛信号起到阻滞作用,减少其向大脑皮层的传送。通常,有两种电脉冲方式可供选择,即椎索神经刺激与外周神经刺激。众所周知,在人脑形成高级功能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群体振荡及其相干振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电生理基础的作用,其振荡频率通常为1~40Hz,可划分为5波段,即?酌节律:35~45Hz,β节律:14~34Hz,α节律:8~13Hz,?兹节律:4~8Hz,?啄节律:1~4Hz。神经电信号频率过底或过高,均不会使大脑皮层形成高级活动,若信号还未传送至大脑前,用高频电刺激脉冲信号,对痛觉神经通路上相关中间神经元施加有效抑制,如此一来,受神经元不应期存在的影响,痛觉信号便会受到阻滞,此外,用高频电刺激信号,将中间神经元适当性激活,这样,只有高频号才能达到大脑,且无法被大脑感知,痛觉也就难以产生。

2 强迫性失禁电刺激控制疗法

失禁实为一种疑难杂症,在临床治疗中存在许多现实挑战。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遭受失禁困扰患者数达上百万,他们经常用吸湿绷带、各种卫生巾等物品,來对自身处境加以改善,但对于那些强迫性失禁患者,症状难以缓解。部分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来改变其括约肌与膀胱,但总体效果不佳,且此种术式具有不可恢复性,而饱受治疗效果似乎更差。美国Medtronic公司针对由神经刺激所造成的强迫性失禁,所制定的控制疗法,较好的将这一疑难杂症解决掉,为失禁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此种方法已得到多年临床实践检验,并且还得到了美国联邦药品管理局等机构的认可。针对失禁电刺激控制疗法来讲,实际就是将电刺激装置植入体内,对骶骨神经进行有效刺激,以此来对膀胱、骨盆底及括约肌行为加以改变,最终达到调节排泄的目的。当前,用于治疗强迫性失禁的电刺激装置,大多选用的是四级刺激装置,四路以一种彼此独立的方式,实现了无刺激、抑制性及兴奋性编程。针对此中控制疗法而言,虽然其成功率很高,但由于病人不同,所采取的刺激参数也会存在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置入操作前,须先对患者开展电刺激测试,从中获取最适宜病人的刺激参数,此过程一般需较长时间,但不需要住院,用体外佩带装置便可完成。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不仅要获取适宜的刺激参数,还需获取如下内容:(1)定位骶骨神经,明确其完整性;(2)就骶骨神经电刺激对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予以证实;(3)细致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实际承受度与感受。

3 Parkinson电刺激控制疗法

Parkinson疾病实际上是由神经系统变性所诱发的一种综合症,其不仅会对病人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还会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当前,科学家对于造成颤动的神经机制,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人们已提出诸多与此颤动相关的假说,如1996年,Joliot等人提出了颤动假设,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还得到了功能成像技术的证实。该假说指出,黑质密部(SN)退化所造成的多巴胺缺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纹状体(SN)神经元,使得GABAergic投射活性大幅降低(内苍白球),增加核团抑制性输出,而GABAergic向外苍白球投射的抑制性解除,对于自下丘脑核至内苍白球的相应兴奋性输入增加,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最终会抑制外苍白球中的GABAergic细胞。所以,针对基底神经节来讲,其间接与直接通路的缓和效应为,增加内苍白核抑制性输出,这在某种程度上便构成了皮层下对Via核输入,受重复超极化的影响,会对其产生响应,并使Via神经元呈现低阈值反弹兴奋(3-6Hz频率)。针对此种Via节律活动来讲,其会以转接的方式,分别传输至辅助运动脑区(SMA)、初级运动皮层(PMC),然后便能为运动方式发生器提供伺服驱动,完成对抗性肌肉组交替活动的总体控制。相比于丘脑切除术,依据上述理论,兴奋性刺激GPi核,除了能缓解或减轻运动障碍之外,还能最大程度消除颤动与僵直,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4 结语

综上,在临床医学领域,电刺激控制疗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社会,人类体内均可植入电子装置,这样不仅能准确预防疾病,而且还有助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因而能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守琴.振动声桥植入装置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10):14-16.

[2]方华.临床数据表明植入式高血压电子治疗装置改善了心脏的组织和功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 14(12):70-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