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黟县国有林场松毛虫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7-11-21汪磊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松毛虫防治对策安徽省

汪磊磊

摘要 黟县是安徽省松毛虫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主要介绍了黟县国有林场松毛虫暴发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当地松毛虫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松毛虫;暴发原因;防治对策;黟县国有林场;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132-01

松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昆虫,食害松科、柏科。松毛虫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的松林、云杉林、冷杉林等针叶林中广泛分布,往年发生面积多达66.67万hm2,导致我国木材生长量每年减少约500万m3。

松毛虫是松树林区的常发性害虫,专食松叶,使松树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黟县是防治松毛虫的重点区域,黟县国有林场宏村、碧阳、美溪部分山场出现松毛虫扩散,2代松毛蟲取食猛、扩散快、危害大。因此,科学防治松毛虫迫在眉睫。

1 松毛虫暴发原因

1.1 连续高温少雨是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原因

2016年入夏以来,气温较常年偏高0.4~1.4 ℃,特别是8月降水为1961年来同期次少。连续高温少雨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容易扩散暴发成灾。此外,早春干旱少雨致使林木生长衰弱,抗虫力降低。黟县国有林场处于安徽省黟县,此地当年雨水偏少,也是造成松毛虫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特殊地形易形成虫源地

松毛虫灾害与海拔高度相关,海拔越低虫害越重。林场松木林区大部分在海拔400 m以下的低丘、台地。低海拔窝风向阳的马蹄形地带最易形成松毛虫虫源地。因为窝风向阳地带光照足、热量大、温度高且避风,正符合松毛虫喜光热、怕风大的生物特性。此外,松毛虫灾害还与立地条件有关,土壤贫瘠、林地裸露、疏残林内虫口密度往往较高;反之,林相整齐、林木生长旺盛的林分虫口数量较低。

1.3 大片松树纯林为松毛虫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场所

松毛虫成灾多源于松树纯林,复杂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控制松毛虫成灾的主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松毛虫、天敌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松毛虫不易成灾。但纯林特别是残林,很易形成松毛虫虫源地。

2 防治对策

2.1 采用科学的营林措施

人工林的林种较单一,且树龄相同,树间距相当,使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较少,基因多样性流失较严重,森林自动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下降,较易发生松毛虫害。若将马尾松林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生态系统,从而增强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1]。

2.2 强化体系建设,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网络,抓好春、秋季普查工作。不定期对森林进行松毛虫害的观测,及时掌握林区松毛虫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另外,要根据虫情发展情况,及时做好防治预案。

2.3 分类防治,因害施策

2.3.1 生物防治。①白僵菌。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性杀虫剂,对人畜无害,对作物安全,无残留,无污染(对蚕有毒害),是有效防治松毛虫的生物农药。白僵菌分为粉剂和乳剂2种,施用量通常为白僵菌粉剂(100亿孢子/g)7.5 kg/hm2,白僵菌乳剂(60亿孢子/mL)2.250 mL/hm2。②释放寄生蜂。释放赤眼蜂等寄生蜂的蜂卵,寄生卵携带的病毒能大规模杀死松毛虫,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首先培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开始大量产卵期,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分阶段在林间释放蜂种,一般按45万~150万只/hm2的密度释放,效果好。③招引益鸟。在虫口密度低、林龄大的林区,可人工招引益鸟。布置人造巢箱吸引益鸟,特别是松毛虫的天敌类,通过益鸟捕食松毛虫,可减少松毛虫数量、降低松毛虫灾发生率[2]。

2.3.2 化学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后是一年中药物防治最有利的时期。使用新型生物农药噻虫啉防治效果很好,施药后2 h松毛虫开始大量死亡,24 h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另外,噻虫啉对其他鳞翅目害虫灭杀效果更好,施药后2~3 h可灭杀 90%左右。用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2.250 g/hm2,雾化喷粉施药,药效持续时间长。

2.3.3 物理防治。因为松毛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所以可应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一般6.7~10.0 hm2设1盏黑光灯,选择在开阔地放置,能有效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2.3.4 林区综合生态防治。用林区生态防治法,是防治林区病虫害的有效方式。可采取封山育林模式进行防治,同时大力营造混交林。纯松林特别是生态条件恶劣的纯松林,最易引发松毛虫灾害。因此,造林时要实行多树种混交,并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营造不利于松毛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对林木稀疏、下木多的成片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主要培育阔叶树种;对郁闭度大的松林,应加强抚育管理,由专业人士进行抚育间伐;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应保护林下阔叶树或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另外,所有林区都要注意保护林内植被,多种植蜜源植物(如山矾花、白栎花),提高林区生态多样性[3-4]。

3 讨论

目前,松毛虫防治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方面。但化学防治由于大面积使用农药,一是污染大气,二是污染水域,三是污染土壤。特别是林区周围的河流受到农药污染后,在林区养殖的畜牧类动物容易发生中毒。因此,化学防治受到了很大限制,一般主要采用生态防治的方法。松毛虫暴发的物质基础是松树和松林。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宜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4 参考文献

[1] 李硕.我国几种常用松毛虫防治方法综合评述[J].河北林业科技,2016(3):76-79.

[2] 黄留鑫.浅谈松毛虫防治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6(6):130-131.

[3] 杜勇.阜新县松毛虫成灾原因与无公害防治方法[J].辽宁林业科技,2016(2):71-73.

[4] 王邦平.松毛虫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6(2):4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毛虫防治对策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