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对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提升作用研究
2017-11-21王东方钟韵珊
王东方 钟韵珊
摘 要:2015年4月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福建自贸区通过简政放权、优化监管模式等途径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内企业融入国际产业价值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软环境,但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提升依然存在多重障碍。文章从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福建自贸区供应链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提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ince the authorized of Fujian Free Trade Area in April of 2015, through decentralization, optimize the regulatory way,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optimized in Fujian Free Trade Area, which created a good environment to promote enterprises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value chain, but there are also several barriers to promote the supply chain level of Fujian Free Trade Area. This article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Area, then,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upply chain level of Fujian Free Trade Area.
Key words: government functions transfomation; Fujian Free Trade Zone; supply chain; promotion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是我国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全新举措。继上海自贸区设立后,为了形成和发展更多更高层次、更高自由度的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先后分三批次共设立11个自贸区。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是我国深入进行制度管理创新、建设开放型新经济体制的探索发展,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福建自贸区总体上定位于“对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福建自贸区设计的理念和上海自贸区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开展对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改革中存在的障碍,从而激发增长活力。福建自贸区设立后,其运营必然涉及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经济的新形势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竞争和挑战,只有不断的开展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创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深度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1 福建自贸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角色
近年来,全球经济仍然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向高端制造业布局,如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生物科技、低碳汽车等;另一方面,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全球的产业格局将会再次发生变化,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会同时也是挑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面临着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的不利局面,长期处于“微笑曲线”中部的福建省制造业需要的是向拥有高附加值的两端跨进。除外部环境变化,福建省制造业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使得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再发挥自身优势。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设立福建自贸区,就是要努力提升福建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政府审时度势的战略规划与让福建逐步成为适合企业生长和发展的沃土,从当前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会成为最有活力且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我国从“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的重要节点,需要形成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带,造就出与国际需求相符合的品牌与产品,出现更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可以说,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是高端的、重要的、先进的角色。
2 福建自贸区供应链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政府职能转变与监管模式创新深度不足
2.1.1 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架构严重影响自贸区制度的设计
在新的一轮国际产业布局重构过程中,我国对跨国公司的新引力由劳动力等优势转变为广阔的市场,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力资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提升,同东南亚等国家相比较,我国已不具备生产环节的比较優势,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也发生了机构性的变化。国际范围内,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增长的问题,提出“重振制造业”的策略,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倾向,这些问题对自贸区供应链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1.2 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深度不足,影响制度红利的有效释放
自贸区作为国家级试验区,福建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改革上具有先行先试的权利,目前也开展了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福建自贸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面存在深度不足、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制度改革、创新红利的有效释放,福建自贸区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开展改革内容、潜在收益、存在风险等方面的系统评估,系统、深入论证是制度改革实施效果的保证;二是我国条块管理的行政体制成为制度改革的重要障碍,由于企业经营涉及多方面业务,而不同业务归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单一的行政部门制度改革、创新无法从整体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严重影响制度红利的释放;三是制度改革、创新会影响到现行制度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制度改革困难重重。endprint
2.1.3 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缺乏长效的创新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先进技术采取的“引进来”政策使得许多企业习惯于被动的接收外来技术,不善于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投资。部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也面临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资金使用成本高和税收负担重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运营、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集中主要资源开展创新工作,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产品、技术等停留在较低层次,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能力。
2.2 金融改革尚不到位
福建自贸区采取的方式是“一区三片”模式,这是不同于其他自贸区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自贸区包括福州、厦门和平潭三个区域,但这三个区域空间跨度较大,给自贸区资源的总体协调带来较大困难;另外,平潭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同福州、厦门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自贸区金融改革等经济改革措施在不同区域的实施无法保证取得同样的效果。除了这一特征外,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不够深入,具体表现在:第一,“货币兑换自由”是上海自贸区发展目标中非常明确的内容,并形成了相應的政策制度。而福建自贸区则将目标仅限定在对台的政策,台资银行仅允许对区内企业放贷,货币兑换存在限额,从金融改革的措施来看,市场开放程度远低于上海自贸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岸金融业的合作、发展;第二,两岸央行尚未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无法根据两岸实际的货币流量和流向制定相应的政策;第三,两岸金融业开放程度不同,人民币自由兑换新台币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进行;第四,受两岸关系影响,两岸政策开放存在不对称的问题,进而导致两岸在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金融制度改革实施效果。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两岸之间资本与贸易的交流,同时也加大了台湾对福建投资的不确定性。
2.3 税收制度改革深度不足
2.3.1 离岸税收无法享受优惠,影响自贸区供应链竞争力
同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福建自贸区离岸税收政策远远满足不了福建自贸区区内企业需求,进而影响福建自贸区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如果福建自贸区在离岸税收等方面不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就会影响到福建省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阻碍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进程,最终将大幅削弱自贸区供应链的竞争力。
2.3.2 高端人才所得税减免幅度较小,影响自贸区供应链提升的人才保障
福建自贸区在工商、金融、税收等领域开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推进服务业开放水平,最终实现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的提升。而相关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供应链水平的提升,专业人才与技术等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的创新需要大量的高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人才,福建自贸区制定了相应的所得税减免政策,但政策力度远远落后于新加坡、深圳等区域,同时,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远远落后于以上自贸区,在这些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在吸引高端供应链人才时不具备竞争优势,影响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的提升。
2.3.3 “营改增”效果不一致,影响福建自贸区供应链相关业务的开展
“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对不同行业的税负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来说,运输业务税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税负,由于各供应链管理企业在业务上存在较大差异,“营改增”对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造成影响,导致中小供应链企业为了避税,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利于自贸区供应链水平的提升。
3 福建自贸区供应链水平提升路径
3.1 借鉴国内外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经验推进自贸区“小政府、大社会”市场重构理念转变
以“小政府、大社会”市场重构理念为依据,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经济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完善行政监督和绩效考核体系;“小政府、大社会”市场重构理念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场规模与潜力、产业集群、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优势,用高效的政府服务与管理、透明稳定的政策、严明的法治、平等的市场竞争、低成本的融资环境等来打造出一流的投资、经营“软环境”。政府部门除了对大型基础设施及大型项目的监管外,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上来。
3.2 深化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实质推进自贸区供应链金融发展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自贸区供应链服务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强劲,但由于存在海关货权监管问题、原材料(产成品)估值问题、银行金融创新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支持引导不足等问题,福建自贸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缓慢。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是推进供应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可以实际上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3.3 深化自贸区税收体制改革,优化供应链提升环境
针对福建自贸区税收体制创新、改革存在的普适性不足、未有效控制税收洼地的负效应、现行法律不能很好支撑税收体制改革等问题,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可以从开展三个转型入手加以解决:一是从要素驱动向公正价值驱动转型;二是从区域税收优惠券向区域投资自由选择权转型;三是从实体差别待遇向程序正义转型。
3.4 推进自贸区供应链服务转型
跨国公司供应链节点包括总部(区域总部)、研发基地、制造基地、物流中心、财务中心等。受人力、原材料等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已出现向内地、东南亚等区域转移倾向,传统供应链服务企业进出口通关、保税仓储等生产型供应链服务业务随着加工贸易企业的区域转移将面临极大冲击,而加工贸易企业区域转移后对于综合性供应链服务需求缺口持续放大,因此,加快传统生产型供应链服务向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商转型是当前自贸区及其他综合保税区供应链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商或称领导型供应链服务商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涵盖传统生产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内容的全方位、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商可以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功能性服务和第四方物流的设计、优化等能力,有效衔接跨国公司供应链不同环节,满足其供应链持续优化需求。
3.5 推进区域供应链协调发展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福建自贸区是立足于两岸经济合作,立足于体制机制创新,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目的是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从区域经济竞争角度看,福建自贸区内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金融、法律等政策优势将集聚更多的优质要素,自然而然对周边的区域具有虹吸效应,因此,要想实现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必须推进区域供应链的协调发展,构建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福建自贸区周边区域应主动服务、对接并接受福建自贸区辐射,探讨政策共享型合作机制,深化与福建的产业链合作。福建自贸区周边区域具有与福建自贸区合作的天然地缘优势,通过合作共赢缓解福建自贸区运营所带来的虹吸效应。台湾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可以为福建自贸区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加强周边产业链合作,承接福建服务外包,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浙江是我国电子商务大省,其作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业基地,具有电子商务业起步早、发展快,主要指标领先全国的优势,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在这一优势环境下快速发展,而福建自贸区的现代服务业构建迫切需要消费型供应链服务作为支撑,因此,构建覆盖台湾、浙江、福建自贸区及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与浙江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相对接,以福建自贸区为龙头的综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是推进区域供应链协调发展的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彭海阳,等. 基于厦门前沿的福建自贸区对台合作新探索[J]. 中国软科学,2015(8):72-88.
[2] 俞珊. 福建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进展与问题透视[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1-20.
[3] 林晓伟,李非. 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2015(1):11-14,35.
[4] 童文萍,等. 新加坡自贸区对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启示[J]. 发展研究,2015(6):68-70.
[5] 彭向升,祝健.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福建自贸区深化两岸金融合作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6(12):182
-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