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社会知晓度调查
2017-11-21雷铠璐赵泽佳
雷铠璐 赵泽佳
“海绵城市”即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也就是说,“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平时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
为了估计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知晓度,笔者设计了8个问题,借助手机微信智能移动终端进行随机调查。
一、问卷调查
1.“海绵城市”知晓度调查问卷
笔者设计的“海绵城市”知晓度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八个问题:①你的年龄?②你对“海绵城市”了解多少?③你知道哪个国家已将“海绵城市”应用到生活中(可多选)?④你觉得“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哪里(可多选)?⑤你觉得“海绵城市”在你所在的地区应用得如何?⑥你觉得你所在的城市应将哪个方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可多选)?⑦你对“海绵城市”的未来规划怎样看待?⑧你对“海绵城市”规划有何建议或想法?其中第8个问题是简答题,需要被调查者有感而发。
2.“海绵城市”知晓度调查结果
笔者构建“海绵城市”知晓度调查问卷,“分享”发送手机微信中的“盲测”,20天内搜集到101名受访者的意见和观点,并进行了自动统计。
101名受访者(如图1)的年龄构成是:9人(占8.91%)为0~18岁,43人(占42.58%)为19~35岁,49人(占48.51%)为35~55岁,无1人为55岁以上。
对于“海绵城市”了解多少,101名受访者(如图2)中只有1人(占0.99%)很了解,21人(占20.79%)适当了解,36人(占35.64%)略知皮毛,43人(占42.58%)完全不了解。
对于“哪个国家已将‘海绵城市应用到生活中(可多选)?”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如图3)中77人选择新加坡,51人选择新西兰,35人选择英国。
对于“‘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哪里(可多选)?”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如图4)中37人选择学校,50人选择公园,55人选择公共场所,23人选择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62人选择绿地,73人选择生活各个角落。
对于“你觉得‘海绵城市在你所在的地区应用得如何?”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如图5)中3人(占2.97%)认为很好,9人(占8.91%)认为不错,27人(占26.74%)认为一般,21人(占20.79%)认为不好,41人(占40.59%)认为完全不了解、从未听说。
对于“你觉得你所在的城市应将哪个方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可多选)?”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图6)中42人选择吸水,70人选择蓄水,45人选择渗水,66人选择净水。
对于“你对‘海绵城市的未来规划怎样看待?”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如图7)中61人(占60.4%)很期待,35人(占34.65%)认为有前景,4人(占3.96%)选择无所谓,1人(占0.99%)持消极態度,认为肯定不行。
对于“你对‘海绵城市规划有何建议或想法?”这一问题,需要被调查者自己组织答案,没有一人发表建议或想法。
二、结论分析
“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海绵城市”建设是民生工程,是惠民工程,需要民众参与。笔者利用手机微信进行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知晓度进行智能移动终端随机调查。调查表明,55岁以下的101名受访者中,对于“海绵城市”竟然有36人(占35.64%)略知皮毛,43人(占42.57%)完全不了解。说明“海绵城市”的知识科普非常欠缺。而对于“你对‘海绵城市的未来规划怎样看待?”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中61人(占60.4%)很期待。由此看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没有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途径,进一步大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座谈、交流、培训等形式向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员进行宣讲,发挥社会志愿者监督作用,提高市民知晓度。
“‘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哪里?”是一道多选题。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公园、公共场所、绿地等都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建设场所。对于“你觉得你所在的城市应将哪个方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可多选)?”这一问题,101名受访者中42人选择吸水,70人选择蓄水,45人选择渗水,66人选择净水、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调查结果表明,你对“海绵城市”有何建议和想法,没有一人回答,表明社会大众仅知道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以及怎么建海绵城市。说明大多数老百姓很期待“海绵城市”建设这一战略工程,需要管理者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关注社会反响,合理采用。真正做到让群众受益,使得这一“惠民工程”成为“动心工程”和“顺心工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二MT(3)班(266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