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获得果蝇唾腺体的技巧和方法
2017-11-21周志华
周志华
摘 要:解剖了三龄幼虫,获取唾腺体是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和观察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实验准备中,虽提供大量的三龄幼虫,但在解剖幼虫时因切入点不精确,且操作工具不当,最后较难得到理想的唾腺体,影响后期唾腺的染色体制片和观察。经过大量的实验,对解剖幼虫时的切入点和操作工具以及操作角度进行探索和改进。最终证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但能够节约时间,节省材料,而且能够快速地获得完整的唾腺体,大大提高染色体制片和观察的效果。
关键词:果蝇唾腺;解剖技巧;遗传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Q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1-0039-03
Skills and Methods of Quickly Getting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alivary Glands
Zhou Zhihu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Anatomy of third-instar larvae,obtaining salivary glands,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epar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Drosophila 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s. In the long-term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third-instar larvae are provided,inaccuracies in the dissection of larvae and inaccurate handling tools make it harder to obtain ideal salivary glands,chromosomal preparations that affect later salivary glands and observed.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the larvae dissecting points and operating tools and operating point of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Ultimately,the improved method not only saves time,saves materials,but also obtains the complete salivary gland quickly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ect of chromosome preparation and observation.
Key words:Salivary gland;Anatomy techniques;Genetics experiment
双翅目昆虫果蝇饲养条件简单,费用低廉,且繁殖能力极强。因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成为生物遗传学实验的模型得到广泛的应用[1]。而果蝇幼虫的唾腺染色体长可达2mm,宽5μm,比其他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长约150倍,被称为巨大多线染色体。这巨大多线染色体不仅是研究间期染色体的典型材料,而且在基因的复制、转录以及表达调控上也是一个很直观的模型,并且对各种神经疾病及肥胖、糖尿病等的研究也是个很好的材料[2-3]。在生物实验里,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是实验课里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实验教材和文献都对该实验进行了很详细的介绍[4-5]。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和观察分为:解剖幼虫、获取唾腺体、染色、压片和观察等几个步骤。一些教材和文献介绍了对唾腺的染色体的识别[6],也有很多的教材和文献对染色体的制片做了很多的改进,但对幼虫唾腺的剖取、脂肪体的剥离具体操作却很少报道或者简单的描述[7-11]。根据长期做遗传学实验教学辅助的经验来看,按照实验教材上及文献上的一些方法,对于初次操作者剖取唾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成功率较低,使后续实验没法展开。为了提高学生的制片和观察效果,通过长期的实验经验和方法探索,在实验操作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唾腺染色体制备和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果蝇三龄幼虫,蒸馏水。
1.2 仪器和器具 解剖镜,眼科镊、解剖针、大头针。
1.3 具体操作方法 (1)将生长肥大的三龄幼虫放置在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在解剖镜下观察幼虫的两端,黑色的一端是幼虫头部。确定幼虫的头部后,用眼科镊轻拨幼虫使其身子水平在玻片上,并使幼虫头部朝右,左手持眼科镊轻轻夹在离幼虫头部的1/4处。夹时整个幼虫身子的后3/4应保持在镊子的夹缝里。这个操作为后面的挤压身子时幼虫头部向前伸展及拉扯身子做准备。左手在夹住幼虫的基础上,稍用力挤压幼虫的身子的1/4的地方,使幼虫头部尽可能的向前伸(图1)。(2)反复挤压几次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幼虫头部后面和身子连接处之间有一段透明部位,和乳白色身子及黑色頭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透明部位就是右手所持眼科镊所要夹的位置。右手镊子夹住透明部位后(图2),右手不动,左手沿着幼虫身子水平地向后扯,幼虫的身子和头部随即分离(图3)。因左手镊子已将幼虫身体部位拉断,在解剖镜可以看到连接头部中间部位有少量的白色脂肪及有个圆圆透明组织,这个组织是神经球。这时,左手更换解剖针或大头针,将白色脂肪和神经球剔除,就能看到头部两侧连接着长得和香蕉形状的透明物,并在其一侧各附有一条白色的脂肪,此透明物即为唾腺(图4)。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左右手的镊子和幼虫在同一水平上。(3)右手继续夹住头部,用解剖针将附在唾腺体边上的白色脂肪剥离干净。最后用左手解剖针压住唾腺和头部的连接点,右手镊子将头部去除,一个完整的唾腺体出来了(图5)。endprint
2 结果与分析
(1)在解剖幼虫时,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解剖针插在头部稍后处[12-13]。解剖针插入头部时,因作用力不均匀,拉扯时经常只留头部,唾腺和幼虫身体连在一起。或者解剖针的头部较粗,比幼虫的头部大,无法插入头部的稍后处,直接影响幼虫的解剖。此实验的探索之一是解剖幼虫时采用哪种解剖工具最适合。经过不断反复的实验操作、练习,发现双手持眼科镊的效果最好。
(2)根据以往的操作方法,左手用解剖针或镊子压在幼虫身子有3种方法:幼虫的后1/3处、前1/3处、中间位置,这几种方法对初次操作人员来说力度掌握不当,很容易将幼虫的肠子等组织挤压出来,和唾腺混在了一起,面对解剖镜下的一堆组织会一头雾水,要想从里面(下转63页)(上接40页)找出唾腺体,有一定难度。另外,右手持解剖针插在“头部稍后处”这个概念太模糊,不好判断。为了获得唾腺材料就必须来回的解剖,摸索,浪费大量的三龄幼虫和时间[14]。因实验课人数多,最后幼虫材料不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里很难完成最后两步染色体制片和观察。根据以上2个问题,经过不断的的实验操作,练习,发现把眼科镊夹在离头部1/4处,通过挤压的方式,找到解剖幼虫的关键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和以往实验操作的切入点完全不同。
(3)在解剖幼虫的过程中,镊子和幼虫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以往资料和文献没有具体介绍或说明手持镊子或解剖针那个角度最适合。在实验中发现,解剖时手持眼科镊的角度不同,对获取唾腺体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不断的实验操作对比中,最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左右2镊子和幼虫的身子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将身体和头部分离后,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唾腺体。
3 结论
(1)解剖幼虫时最佳的解剖工具是眼科镊。因用解剖镊可以在解剖时手夹幼虫作用力均匀,幼虫身體和头部可以快速分离,而体内其他组织不容易被拉扯出来,保证剥离唾腺时不被其他组织干扰。
(2)解剖幼虫时眼科镊的切入点是在幼虫头部后1/4处。此切入点能够在拉扯幼虫身体后唾液腺体保留在头部,不会和身体内其他组织粘连在一起。
(3)解剖幼虫时幼虫和镊子应处在同一直线、同一水平上。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可以尽可能得到完整的唾腺体,避免唾腺体断开。在唾腺体解离结束,清洗唾腺体时细胞不至于流失。
以上几个操作方法的改进,对学生解剖幼虫、快速获得唾腺体,进行下一步唾腺体的解离,染色体的制片和观察提供了指导意义(图6)。
参考文献
[1]傅杰青.经典遗传学中的奇葩[J].医学与哲学,1982(11):41-42.
[2]李刚,陈凡国.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学教学,2015,37(6):605-612.
[3]吴若菁.遗传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2-84.
[4]张文霞,戴灼华.遗传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0-87.
[5]郭善利,刘林德.遗传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05:25-28.
[6]杨大祥,程劼,许也,张一语,等.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及染色体识别[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143-149.
[7]王华峰,那冬晨.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5(10).
[8]王晓杰,董梅,王永香,等.盐酸解离对果蝇唾腺染色体解聚与制片效果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6,33(1):024-026.
[9]赵锦慧,刘中华.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1,46(6):52-53.
[10]余玲.一种易于掌握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43+46.
[11]邱希慈.怎样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J].生物学教学,1983,03:37-38.
[12]郭团玉.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的方法改进[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5,27(1):71-72.
[13]饶友生,柴学文,王樟凤.一种改进的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装片制作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4(05).
[14]余优,王春台,刘新琼.果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改进[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9):29-3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