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汉剧《蝴蝶梦》的唱腔音乐
2017-11-21杨琳
杨琳
【摘 要】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将以广东汉剧《蝴蝶梦》的唱腔音乐——《月色溶溶照小径》为论题,通过分析新创剧目《蝴蝶梦》的唱腔音乐、曲式结构、曲词声韵,展示广东汉剧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成效及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唱腔音乐;曲词声韵;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027-02
中国的戏剧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广东汉剧是古老的戏曲剧种,原称“外江戏”。是以皮黄声腔为主的板腔体剧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属于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因来源于汉口,所以定名为“汉剧”。主要声腔是皮黄(又称南北路),与湖北汉剧荆河派(现称荆河戏)、湖南常德汉剧、祁剧,以及广西桂剧、赣南东河戏(又称楚南戏)、闽西汉剧等属皮黄南北路声腔体系,彼此的音乐唱腔大同小异。[1]
广东汉剧主要活动范围是粤东、闽西、赣南客家语系地区,粤东潮汕平原地区。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 [2]代表作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蝴蝶梦》等。
一、《蝴蝶梦》选段《月色溶溶照小径》的艺术特点
新创剧目《蝴蝶梦》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作曲者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钟礼俊。钟礼俊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广东汉剧《蝴蝶梦》的音乐唱腔进行了创新,使该剧目广受好评。在田氏唱段《月色溶溶照小径》中,钟礼俊结合了广东汉乐《蕉窗夜雨》,使汉乐与汉剧一脉相承,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笔者将以田氏唱段《月色溶溶照小径》为例,从音乐唱腔、曲词声韵、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蝴蝶梦》简介。一日,庄周遇见一位少妇在扇坟,庄周得知少妇要等亡夫的坟土干后,才可改嫁,于是帮助少妇扇坟。后诈死化成楚王孙,以此来“试妻”。田氏劈棺之后,庄周起死回生。两人的经历如一场梦,就此别过。
(二)曲词声韵。广东汉剧的曲词声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曲韵以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十九韵为代表。包括钟东、江阳、齐徴、鱼模、歌戈、真文、支思、监咸、欢桓、先天、车遮、皆来、寒山、肖豪、家麻、庚青、尤候、侵寻、廉纤。在1952年后,多以中华新韵十三辙为准,包括发花、梭波、一七、灰堆、姑苏、怀来、人辰、乜斜、江阳、由求、言前、中东、遥条。[3]《蝴蝶梦》的曲词声韵尤为讲究,如《月色溶溶照小径》唱词:
夜阑汲水出柴门(“门”为人辰辙),月色溶溶照小径(“径”为庚青韵)。
山泉一眼石间出(“出”为姑苏辙),心头的滋味说呀说不清(“清“为庚青韵)。
(三)曲词规律与结构。曲词规律与传统格律诗一样,有平、仄之分,即“平声字”“仄声字”。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仄声字分为上声、去声。曲词的平仄规律为:上句末一般用仄声字,下句末一定用平声字。[4]如《月色溶溶照小徑》唱词:
夏暑冬来一日过,(“过”为去声,是仄声字)
没来由打翻了五味瓶。(“瓶”为阳平,是平声字)
在戏曲曲词中,曲词必须要有上下句,即使换了角色、场次,也必须接唱下句。除非下句用“扫头”锣鼓代替。曲词结构基本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七字句的基本结构为2+2+3或因两个句顿词义相连的4+3结构。十字句以3+3+2+2或3+3+4为基本结构。《月色溶溶照小径》多以七字句结构为主,如:
夜阑—汲水—出柴门,(2+2+3)月色—溶溶—照小径。(2+2+3)
(四)曲式结构。戏曲的唱腔由曲词谱以曲调而成,所以曲词结构形式决定曲调的句段和曲式结构[5],可分为乐句、乐节、乐顿。如《月色溶溶照小径》:
(五)音乐唱腔。由钟礼俊作曲的《蝴蝶梦》的音乐唱腔中,田氏唱段《月色溶溶照小径》属于西皮(下接第29页)慢板。田氏为花旦唱腔,在西皮慢板中,上句落音在i、(3)、(6)、(2),下句落音在5、(1)上。
谱例1:田氏唱段《月色溶溶照小径》
钟礼俊在此段融入了《蕉窗夜雨》。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把《蕉窗夜雨》和西皮慢板相结合,作为过渡句子,体现了继承和发展。
谱例2:西皮慢板
谱例3:田氏唱段《月色溶溶照小径》
钟礼俊的创作在于“点到为止”,即不完全照搬,也不因创新而丢弃了传统。在此过渡下,这段音乐唱腔既新颖,又有传统所在。并且结合了广东汉乐《蕉窗夜雨》独特的4、7之音,让人听出了雨水滴落在叶子上的清脆之声。在这夜色溶溶的晚上,体会到了夜色的美好和田氏的内心情绪,展示了广东汉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丘煌,罗桓报.广东汉剧不是源于徽班而是源于湖北汉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3):78-80.
[2][3][4][5]丘煌.广东汉剧音乐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3.
参考乐谱:
1.《蝴蝶梦》选段《月色溶溶照小径》出自《钟礼俊广东汉剧音乐唱腔作品集》。
2. 西皮慢板弦头锣鼓及弦引出自丘煌《广东汉剧音乐研究》。
3.《蝴蝶梦》选段《月色溶溶照小径》出自《钟礼俊广东汉剧音乐唱腔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