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研究对比

2017-11-21

山西建筑 2017年30期
关键词:建筑界建筑师期刊

武 晶 于 佳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建筑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研究对比

武 晶 于 佳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迅速,人们获取新信息不再有限制。简述国内纸媒和互联网新建筑媒体两类建筑的信息传播渠道,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期为现代建筑传媒提供的信息传播参考方向。

建筑期刊,建筑理论,新发展,自媒体

1 概述

今日建筑媒体的发展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表现非常活跃,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中国建筑成长全过程的纪录者,是多元思想集合的平台供应者,是联系建筑师与使用者的纽带。身处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碎片化的数据、图片、信息无所不在,始终围绕着我们。建筑媒介要有从海量的素材里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的眼光,与从大众汹涌的意向潮流坚持自我定位的勇气。建筑媒介作为信号的发送者,利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内容更加讲究迅速和高效,提高用户参与度,实现互动。

2 建筑媒体传播探究

2.1专业纸媒

文章列举在国内创刊发行的几本中外建筑杂志作为代表(见表1),对传统纸媒在国内发生的变化与秉持做一个分解、梳理与总括。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随着建筑业的进步,仅有的建筑期刊由官方承办,例如《建筑学报》。这一期间主要刊载各院校的科研机构的学术成果,解读传达国策方针,理论焦点围绕“形式—内容”关系展开,对外交流局限在苏联与第三世界国家等,与西方国家建筑交流比较少。

改革开放之后,与之前的期刊仅是官方创办相比,以高校、各级地方和设计院作为主办单位的期刊蓬勃发展,出现了《世界建筑》《时代建筑》《华中建筑》等等至今在建筑界有很大影响力,几乎所有建筑学生都会阅读学习的优秀期刊。这些期刊出版当时,建筑界的思想改革行动可称大刀阔斧。这一时期,思想束缚微微松动,西方先锋理论还未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量涌进,建筑师开始重视现代设计思想,如何看待传统建筑,如何传承传统建筑保有民族风格的话题讨论的如火如荼。20世纪80年代中期,期刊实行“西风东引”,将西方建筑文化及诸多先锋理论,经典作品分析登载在期刊上。如建筑学报设置国外建筑专栏,介绍经典的国外建筑作品,获奖作品,建筑理论,建筑师的翻译引介和个人、官方游记见闻。20世纪80年代中“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大行其道,建筑界盛行“文化嫁接”,建筑师急迫的学习西方所有的理论、方法和概念[1]。90年代则开始反思与讨论西方建筑文化是否适用于中国本土。

2000年后,本土逐渐成熟的刊物不断寻求变革与创新,内容不断细化跟随数字时代的新发展[2]。同时高校、出版社等与国外著名的建筑期刊合作,引进国外期刊的中国版。这些国外期刊的中文版以原版译本为主,又增加了部分本土化内容[3]。中国建筑界已经不再信息匮乏,不再有“时差”和“距离”。诸多国外期刊进入市场之后,本土期刊也在进行积极的革新,寻找“本土”的优势建筑期刊的多样化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对专业媒介的需求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表1 专业杂志概况

2.2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建筑媒体种类日益丰富。主体除了原来的纸媒杂志社外,更增加了大量的专业建筑网站、论坛小组、建筑微信公众号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见表2)。并且现代人越发依赖手机,习惯于在细碎时间“刷”出各种新闻,这就更显出建筑新媒体推广的重要性。

专业媒体网站如ArchDaily、谷德、有方等在报道各项建筑新闻的领域里有极大的优势。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得网络媒体在更新速度、信息检索和互动性方面比传统纸媒更加吸引受众,这是网络媒体对纸质媒体的角色替代[4]。网络社区如豆瓣建筑学相关小组,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文本的发布者,可以成为明星作者、阅读他人推荐的课程、软件应用经验和读物等。每个人都通过自主选择架构多重层级的圈子[5]。由于以前微博有140字的限制,而且阅读者比起文字说明更青睐图像信息,多半微博id发布精炼文字介绍配上尽心挑选的图片吸引受众眼球。微信以真实手机号注册为条件,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匿名性,建筑师在朋友圈上传自己的工作进程,日常生活,自身即为焦点。而微信在国内使用人数之多,占有市场之大,不管是传统杂志还是媒体网站都会设置公众号。公众号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传统的建筑新闻报道、新事件新案例、工程图纸分享;还有受建筑学子青睐的软件交流;以鉴赏大师作品为主题的建筑之旅;以建筑师为中心的文化故事等等。

表2 网络媒体分类

2.3两种媒体的优劣比较

传统建筑期刊和互联网建筑新媒体各有优势和劣势(见表3)。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报道的深度,严肃性和可靠性,报道速度则受限于出版周期。对比传统建筑类媒体,新型媒体本身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性,建筑信息的传播极为自由[6]。弊端是人们辨别真假异常艰难,有的时候谣传比真相更容易深入人心。信息结构的扁平化也比较明显,人们更爱好快速浏览图片而不是深入思索批评。新兴媒体在规范运作和信息选择上仍需要借鉴经验丰富的纸媒,开拓新思路。

表3 媒体优势与不足之处

3 结语

建筑传媒发展迅猛,媒体不仅仅是建筑事件的旁观者,更深入其中,成为建筑事件的推力之一。建筑媒体在建筑界和大众媒体内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传统纸媒和新兴媒体不光扎根在本土,还要“走出去”为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平台提供桥梁。传统纸媒设置公众号弥补纸质出版时间周期长的不足,结合自身的历史积累与专业视角开拓领域;新生媒体不限于建筑本体,对消费、旅游、人物、技术、社会涉及更广泛。现在的建筑媒体正在扬长补短,建立建筑传媒体系上多元化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传递高效化。

[1] 章 明,张 姿.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思——以1978年—2014年《建筑学报》为参照系的研究[J].建筑学报,2014(Z1):26-31.

[2] 蒋妙菲.建筑杂志在中国[J].时代建筑,2004(2):22-28.

[3] 李凌燕.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 张 利.今日建筑媒体的五种取向[J].时代建筑,2014(6):58-59.

[5] 冯 路.请点赞 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危机[J].时代建筑,2014(6):49-51.

[6] 柳歆雨,王 蔚.建筑师与建筑传媒的“前世今生”[J].中外建筑,2016(12):49-50.

Comparisonofarchitecturaltraditionalperiodicalsandnewmedia

WuJingYuJia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media, there is no limit to people’s access to new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domestic media and Internet media two new build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nels from the research point of view.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types of channels are compared, so as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way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rchitectural periodicals, architectural theory, new development, self media

1009-6825(2017)30-0223-03

2017-08-19

武 晶(1974- ),女,教授; 于 佳(1992- ),女,在读硕士

G206.2

A

猜你喜欢

建筑界建筑师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阿尔瓦罗·西扎
——建筑界的“诗意”雕塑家
胖胖的“建筑师”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期刊问答
当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建筑界的搅局者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